冷战结束后,欧美关系一直处于调整中。20世纪90年代,欧美延续了以安全为核心的合作。进入21世纪后,欧美在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同时,在导弹防御、《京都议定书》、国际刑事法院、伊拉克战争等重大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关系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特别是2013年以来,欧美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欧美关系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但与此同时,美国战略再平衡以及美国对欧洲的监听事件,被认为将对欧美关系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欧美关系似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走向。 如何认识变化中的欧美关系?笔者认为,不能就事论事,而要从国际格局的变化、欧美各自核心利益及双方共同利益出发来分析欧美关系中出现的新现象、新变化与新趋势。 (一)欧美寻求新的共同核心利益 冷战结束后,欧美关系仍然是国际上最重要、最紧密的双边关系之一,但远不是冷战时期坚定的盟友关系。不论在传统上处于次要地位的经贸关系领域,还是支柱领域即安全领域,以及新的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上,欧美之间的分歧日益增多并公开化。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如果仔细考虑冷战结束前后欧美关系的目标与重心,就可以发现,国际格局及欧美共同核心利益①的变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冷战时期,欧美并非没有分歧,双方之间的经济竞争甚至冲突同样存在。但是,由于苏联军事威胁的存在及防范共产主义在欧洲扩张的共同目标,使得保障欧洲安全成为欧美的共同核心利益。在这种形势下,维护欧美之间的团结与安全合作是最主要的目标。②冷战结束后,欧洲外部军事威胁不再是重大问题,欧美合作的基石松动了。20世纪90年代,欧美试图寻找新的共同利益,加强双边的合作关系。如1995年欧美通过了“新跨大西洋议程”(NTA)。新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跨大西洋关系的发展,但并没有形成双方新的共同核心利益。 不仅如此,冷战后欧美的战略重心都在调整。美国的全球化战略具有帝国主义特征,其目标是打造一个以美国为唯一超级力量的世界体系。③但欧洲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欧洲的优先目标在于深化与扩大欧洲一体化,在对外关系上注重周边安全与对外贸易,并主张用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以北约为支柱的欧美关系向多元方向发展,而诸多领域的不同目标、不同方法、不同主张、不同利益关切,使得欧美关系出现了裂痕。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欧美分歧更是日渐增多,很多人认为欧美关系出现了危机。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欧美关系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转折点。危机让欧美意识到,以欧美为核心的西方世界苦心打造的战后自由主义世界秩序出现了重大危机,受到重大挑战。在国际格局演变过程中,欧美面临共同的危机与挑战,建立有利于欧美的国际秩序成为双方面临的共同任务。严峻的形势与对未来衰落的预期,使得欧美再次走到一起。但是,若要形成紧密的合作,欧美双方必须寻找共同的核心利益,只有共同核心利益的存在,才能保障欧美再次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欧美新的共同核心利益在哪里?显然不是传统上的共同安全。事实上,冷战结束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国安全依赖加深,东西方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敌对阵营,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化,不再只是或主要是外部的军事威胁,世界权力重新分配(包括国家间的以及国家与其他主体间的权力重新分配)使得各国应对的威胁重点不再完全一致。因地缘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差异,欧美安全战略的重点各不相同,安全目标的差异不可避免。虽然北约对于欧美而言仍然很重要,但是在安全重点、责任承担等方面,欧美并不一致。因此,传统安全不再是形成欧美紧密关系的核心纽带,而新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也不是仅靠欧美合作就能解决的。 金融与债务危机使得欧美认识到,它们目前的主要挑战在于经济领域,重新探讨共同核心利益、寻找合作的突破口势在必行。 (二)欧美新一轮合作与打造“经济北约” 自由主义世界秩序一直是欧美核心利益的重要保障。西方认为,自由贸易与市场保障了欧美利用其资金、技术、生产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超额的重大经济利益。民主与法治保障了欧美在制度、价值上的优势地位及其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导作用。推动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等都是欧美建立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重要手段。但是,对西方世界来说,这些手段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全球化与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很多新兴国家也借此发展起来,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而西方国家在自由贸易中不再占有压倒性的支配地位,他们面临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财富不再只向发达国家集中,而是分散流向各国。民主制度的发展也让很多发展中国家更注重国家利益,政策的独立性在加强,欧美国家的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民主并未使所有国家无条件地团结在欧美周围。一方面,传统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因广大新兴国家的发展壮大而受到削弱,新兴国家要求在新的国际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欧美感受到了来自新兴国家的压力;另一方面,欧美在现有自由主义世界秩序中获得的利益也呈递减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