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诺佯谬是古老的哲学疑难。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在《天府新论》1994年第2期发表的《析黑格尔、罗素对芝诺佯谬的解答》一文中,阐明了不能认为黑格尔或罗素已经合理地解决了芝诺佯谬。本文则进一步把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思想方法用于对芝诺佯谬的研究,揭示出芝诺否认运动的四个著名论证有一个共同的深层结构──把物体的机械运动看作是在时空框架中进行的物质过程──从而把芝诺佯谬与历史上牛顿提出的绝对时空观、运动观以及人类日常意识对运动的表象结合起来,重新阐明了芝诺佯谬之“佯”及实质;由此也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不能简单地认为牛顿在其科学体系中引入绝对时间、绝对空间概念是纯粹理智的构造。进而指出,依据相对论实现的人类时空观念变革,芝诺佯谬已不复存在。 一、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思想 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一种哲学思潮。结构主义者认为现象是由许多成分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结构;结构有表层和深层之分;表层结构是现象的外部联系,人们通过感觉就可以知道,而深层结构则是现象的内部联系,只有通过模式才可能认识。结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的是深层结构,他们认为深层结构是先验的,是人的无意识能力投射到文化现象中的。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神话有神话结构和神话故事之分。神话最初有一个创作者,后来经过口传在情节上有所增减或改变,就形成了一个神话的许多不同说法;每一个神话都有一个神话结构,是不可见的,而从这个神话结构派生出来的各种神话故事,则只是这个神话结构的各种表达,是无意识的产物;神话故事看起来好象是人的创作,其实这种创作是在无意识的结构──原始非理性逻辑的控制下产生的。因此,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对神话故事进行分析和比较,我们就可能揭示出蕴含在神话故事之中的意义。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最能理解列维-斯特劳斯思想的人类学家埃德蒙·利奇曾这样评述道:“列维─斯特劳斯看问题大略如此:如果我们从表面价值上考虑任何神话传说的主题,那我们可能会得到这样的印象──种类繁多的小事与大量重复的事,以及许多翻来复去唠叨的基本题材混合在一起;……列维─斯特劳斯设想,在故事的公开意识之后,必定存在另一种非意识的东西,即代码的启示。换句话说,他用弗洛伊德的观点假定,神话是一种集体的梦幻,它是应该而且可以得到解释的,而且通过对它的解释,能揭示隐藏的意义。”①值得注意的是,列维-斯特劳斯对神话的具体研究并不是他追求的全部目的,相反,是一种手段。利奇指出,列维-斯特劳斯“最终关心的是‘集体现象的无意识性质’。和弗洛伊德一样,他想找到对全人类的心理都普遍有效的思维构成原则。这些普遍原则(假如它们存在的话)在我们本身的头脑中和在南美印第安人的头脑中都同样起作用,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由于在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生活,进中小学或大学受文化训练,因而,这种普遍的原始思维逻辑,被我们社会环境的人为条件所要求的各种特殊逻辑覆盖了。如果我们想得到未被污染的普遍的原始思维逻辑,那么我们就得审查技术落后人民(例如南美印第安人)的十分原始的思维过程,而神话研究正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之一。”②列维-斯特劳斯认为“存在干我们现代人头脑中的原始思维结构与存在于‘无史社会’的人们头脑中的原始思维结构是一回事”③。 二、芝诺佯谬之“佯”及实质 芝诺否认运动的四个著名论证“两分法”、“阿基里与龟”、“飞矢不动”、“一半(时间)等于一倍(时间)”全部因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的转述而流传至今。 用列维-斯特劳斯的思想方法对芝诺佯谬进行研究,容易发现芝诺否认运动的四个著名论证尽管形式上很不相同,但它们却是由同一结构派生出来的;这些论证看起来是芝诺刻意创作出来的,其实这种创作完全是在一个“无意识”结构控制下产生的。这个“无意识”结构就是把物体的机械运动看作是在时空框架中进行的物质过程。这种“无意识”结构不仅在芝诺时代的人头脑中起作用,而且在牛顿的头脑中、甚至大多数现代人头脑中起作用。 众所周知,牛顿在其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将时间、空间界说为两种客观实在。他认为:绝对时间是依其本性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空间就其本性而言,也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物体的机械运动是一种在统一的、均匀的一维时间流程和三维虚空的容器中进行的物质过程。即是说,时间、空间作为两种不同实体彼此是独立的、并且与物体运动是截然分开的,物体的运动是在时空框架中进行的。下面的讨论将表明,芝诺否认运动的四个论证其立论根据正是这种时空和运动观念。 芝诺的“两分法”论证是通过指出“运动着的物体通过有限的距离要用无限的时间”这一悖论来否认运动的真理性。这个论证存在的根据是:物体的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框架中进行的,时间和空间两者是没有联系的。因此,芝诺对物体要通过的空间进行无限分割,而不对物体通过空间要用的时间进行无限分割。最后依据“即使对无限分割之后的空间无限小量,运动着的物体用有限小的时间间隔去通过它”,推论出“运动着的物体通过有限的距离要用无限的时间”,或者说“运动着的物体连一个点也不能越过”这种悖论。④ 芝诺的“阿基里与龟”论证是通过指出“运动得快的物体永远也追不上运动得慢的物体”这一悖论来否认运动的真理性。这个论证存在的根据也是:物体的运动是在时空框架中进行的过程。就是依据这种观念,芝诺认为,在统一的时间流程和空间框架中,进行着阿基里与龟的运动,后面的阿基里必须花一段时间才能到达龟的出发点,而龟在这段时间中已经朝前爬行了一段,这样又给阿基里留下了一段必须再花一段时间才能通过的空间,如此往复,以至无穷。于是,尽管阿基里和龟始终都以不变的速度在运动,而且阿基里也在不断地接近龟,但从逻辑上讲,阿基里却永远也不可能超越龟。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