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中心困境”问题,就其所揭示的主体与客体,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而论,是被近代哲学凸现,又被现代哲学张扬的哲学的主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近现代哲学流派都是以自觉审视、解决这一问题为起点而建构的。 近现代西方哲学虽然立足于不同角度分析、阐释了这一问题,也均有诸多建树,但是从总体上看,却都未超越“自我中心困境”,实际上,它们在不同层面上都为“困境”所困。 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基础,它实现了物质本体论和科学认识论历史的逻辑的统一,真正克服了“自我中心困境”,扬弃了各种不同层面的“自我中心困境”的哲学。 (一) 古代哲学是以认识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直接同一为前提的,所以古代哲学内容主要是本体论。西方哲学自亚里士多德起,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就主要研究本体。古代本体哲学的主要特点是直接分析人所面对的“外在世界”,坚信哲学本体论所描述的就是独立自存的“外在世界”之本体。古代哲学没有自觉地把思维、主体从自然界中区分独立出来并与之相对立,所以它没有独立自觉的主体与客体对立及统一关系的认识论研究,没有突出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关系问题,古代各哲学都不同程度地具有独断论特点。 近代哲学以降,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间的差异性问题突出,从而认识论成了哲学的首要问题,近代认识论显著特点是把“主体与客体两分法”作为既定的前提,并力图从认识关系上解决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问题,近代哲学所思考的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实际上是反思古代哲学所认同的认识(主体)同“外在世界”(客体)相一致的前提问题。近代认识论的核心是研究认识经验(主体)与认识对象(客体)的关系是否就是“外在世界”(本体)与其相应的认识经验(认识)的关系的问题,而这也即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近代哲学的方法论特点是从认识论入手解决本体论问题,然而,在基于认识关系之内反思“认识经验”或“认识对象”,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并从认识论出发建构本体论时,如何解决“自我中心困境”这一方法论难题,就成了近代哲学各派的共同课题。近代唯物主义哲学以主体、认识的“白板说”、“直观反映论”为前提,解释了主体同客体也即认识同“外在世界”的一致性问题。近代唯物主义以承认认识的客体就是“外在世界”为前提,反对了“自我中心困境哲学”,但它把客体同“外在世界”关系简单化并忽视主体作用,又成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论。近代唯心主义以承认主体的能动性为前提,通过主体自身的“创造”、“构造”或“同一”活动实现主体与客体,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同一。但这样一来,它的认识所面对的就不再是独立自存的“外在世界”,而是主体产生的、与主体相关联的客体世界,近代唯心主义否定了在认识、主体、思维关系以外的对象,事物的独立自存性,所以在本体论上它也陷入了“自我中心困境”,成为“自我中心困境的哲学”,近代“主体与客体两分法”的思维方式还形成一种以康德为代表的不可知论,它一方面宣告以近代认识论为基础,只能建立关于“现象界”的理论,物自体(本体)不可知;另一方面又断定在“现象界”中,人为自然立法。这种不可知论实际上暴露出近代认识论哲学自身的局限性,它集中地突现了近代哲学认识论与本体论的矛盾。 现代哲学是以反思近代哲学自身的问题为契机而建立的,它通过“康德问题”,向近代哲学尤其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本体论唯心主义展开论战,并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自我中心困境问题。 新实在论批判了本体论唯心主义哲学的“自我中心困境”性质,分析了其缘于方法论“自我中心困境”的逻辑谬误,肯定了本体论对于认识论的基础作用,但是由于新实在论承认“自我中心困境”本身的不可克服性,所以它不可能真正解决自我中心困境问题,新实在论一方面断定了认识对象、客体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心灵和主体的客观性、独立性,以此反对本体论上的唯心主义而坚持实在论;但另一方面又指出,它所讲的具有独立性的对象、客体并不是传统实在论所讲的在认识关系之外的“实体”,(认识关系之外的实体是不可知的),而是指在关系内的对象、客体的“独立性”。这样,它虽然反对了客体依赖主体的本体论唯心主义结论,但它局限于“关系内”也无法证明其本体论理论中的客体、对象就是“外在世界”。从根本上说,它不过是把被唯心主义在本体论上否定的对象,客体的独立自存性,仅仅在认识论领域重新恢复起来,承认在认识论上客体与主体具有“平等”地位,而在本体论上新实在论并未走出“自我中心困境”的阴影。 科学主义哲学流派,在关于自我中心困境问题上的共同特点是:反思批判近代哲学,取消传统本体论问题,重构现代认识论、知识论哲学。科学主义哲学批判近代认识论,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自我中心困境”,但它否定本体论,实际上取消了认识论与本体论关系。在科学主义哲学家看来,近代哲学局限于认识经验和认识对象关系性质的实在论和唯心论主体,导源于近代认识论本身。近代认识论先在地把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起来,并把认识论主题界定为讨论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否就是客观实在同其相适应的经验的关系。近代哲学从这种认识论出发,结果无论是黑格尔式的理性主义或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经验主义,在理论上仍都陷入心与物、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经验与自然、自然界与超自然界、思想与行动等等的二元分裂状态。①科学主义哲学以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出发,以反对二元论哲学为名,取消了本体论问题,把哲学认识论化。在关于认识论的性质上,科学主义各流派都一反近代认识论主题。实用主义重新提出了认识应如何确立的问题,重点讨论了认识的证实或认识的标准问题;分析哲学则提出了认识论术语的意义问题,认为此问题更接近认识论的本质。②毫无疑问,科学主义哲学在批判近代哲学二元论,在关于认识的标准,在对认识论术语的意义分析上均有许多合理的思想,这有益于我们克服“自我中心困境”。但是,科学主义哲学并没有克服“自我中心困境”。它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出发,把哲学对象仅仅局限于人的经验世界中,反对在认识论中谈意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问题,否定传统哲学本体论所讲的本体及康德的物自体,这实际上又是在哲学对象上承认了“自我中心困境”的不可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