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是19世纪末以来在美国流行的一个哲学流派,也是现代美国众多哲学中对美国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它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实用主义是西方哲学家孜孜不倦地克服“自我中心困境”的产物。实用主义试图从方法论入手超越困境。 一、实用主义对方法问题的论述。 培里在分析“自我中心困境”时,首先看到的是认识过程中方法论层次的困境,然后再用这个困境批判唯心主义哲学。实用主义者一开始就感觉到了这个困境,并试图开辟一条新的能克服这个困境的哲学道路。尽管实用主义者在对哲学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有分歧,但方法论研究的重要性却成了他们的共识。 1、对传统哲学方法的批判 实用主义者认为,由于传统哲学家从认识关系出发去解决哲学问题,因而导致了西方哲学不可克服的矛盾——二元论。他们认为,传统的认识论,从认识主体(人)和被认识的客体(对象)的关系,说明知识的产生和知识的性质。这种认识论实际上假设了这样的前提: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都是在认识活动之前现成存在的,而知识是人关于已有的对象的知识,认识活动产生知识,而不是产生知识的对象。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心和物分裂的方法。 实用主义者考察了哲学史的发展,他们认为近代哲学实际上造成了黑格尔式的理性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的经验主义对峙的状态。而这两派,都遇到了不可解决的致命的难题,陷入了不可克服的困境。他们认为,按照机械主义经验论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人的感觉和观念的原因,而感觉和观念又与它们的原因不同,因为物体只能与物体相似,而不能说感觉、观念与物体相似,因而造成了感觉、观念与物体不可克服的矛盾。实用主义者认为笛卡儿、康德等人,或在理性的清晰中,或在人的理解中,或在人心中,寻找心和物统一的基础和知识可能的基础,都没有成功,人与自然,自然知识与道德价值,仍然是分裂的。虽然黑格尔提出了绝对唯心主义的理性主义,主张合理的就是现实的,现实的就是合理的,试图从所谓“绝对精神”引出一切,用绝对精神解释一切。但是,实用主义者认为,现代自然科学证明,世界上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或本质结构,一切都是相对的,人可以控制自然发展的条件和变化的形式,可以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在他们看来,无论是经验主义还是理性主义最终都无法克服心与物的对立。而克服不了心与物的对立,实际上就是意味着摆脱不了“自我中心困境”。因为克服“自我中心困境”,就是要解决“物”与“心”的统一,“存在”与“思维”的统一问题。 2、“科学”方法的确立 实用主义极力反对传统哲学思想的一切二元论观点,力图把哲学从脱离人生的空中楼阁拉回到人的实际生活中来。他们认为超越哲学中的二元论、超越哲学中的困境,关键在于确定一种科学的方法。实用主义者詹姆士指出:“实用主义不代表任何特别的结果。它不过只是一种方法。”① “实用主义的方法主要是一个解决形而上学的争论的方法。”②在实用主义看来,真正哲学中的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论中,否则,最终必定陷入二元论的困境。因此,必须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哲学的方法,在此,他们提出一种注重行动、注重获得效果的方法。 詹姆士认为“实用主义的方法,不是什么特别的结果,只不过是一种确定方向的态度。这个态度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则、‘范畴’和假定是必需的东西,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和事实。”③他反对传统哲学家把“原则”“范畴”看成是先于人的经验的东西,而认为应在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去确定认识,实用主义的方法就是行为方法。既然如此,又如何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呢?实用主义安排了效果原则。在他们看来,概念的意义在于实际效果。实用主义者皮尔士认为实用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来说,它主要是一种确定信念,即提出假设的方法,它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探索,摆脱怀疑状态,达到确定信念,探索的过程就是由怀疑到确定信念的过程。在此,皮尔士强调他对怀疑的理解不同于休谟和笛卡儿。他认为休谟的怀疑主义把怀疑当作人的认识的最后界限,笛卡儿把怀疑当作一种主观的假定,要求人们怀疑一切,甚至怀疑那些没有任何理由的东西。他认为应当把怀疑看作是缺乏或失去信念,无法采取行动的不平静状态,是人的行为的停顿或者说受到阻碍的状态,即犹豫不决和彷徨不定的状态。而人们之所以缺乏或失去信念,是由于他们面临着新的经验事实或者说出现了新的环境。那么,究竟怎样通过探索,使人们摆脱疑难,确立信念呢?皮尔士认为应借助于经验和科学。 实用主义者杜威在继承皮尔士的“怀疑——信念”的探索理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探索方法或试验——探索方法。他认为探索方法应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是感觉到的困难;第二步是困难的所在和定义;第三步是对不同的解决办法的设想;第四步是运用推理对设想的意义所作的发挥;第五步是进一步的观察和试验,它引导到肯定或否定,即得出可信还是不可信的结论。杜威的学生胡适曾将杜威的五步概括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基本上反映了杜威思想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