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经文化哲学、道德哲学、理念论(辩证法)到形而上学(“第一哲学”)的逻辑进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从总体上把握这一逻辑进程对于我们弄清楚哲学的源初涵义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与此同时,清理出古希腊哲学在其逻辑演变中所导致的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核对于世纪之交的哲学重建工作则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下面我们便对古希腊哲学的逻辑演变进行适当的分析与评价。 一、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是古希腊哲学的第一个表现形态,其核心内容是以理论思维的形式出现的,对宇宙、自然进行“终极关怀”。人类对宇宙的终极关怀最初是以图象思维的形式出现的,古希腊神话就是这种终极关怀的最初表现形式之一。古希腊神话以“一元尊神”统一宇宙万物,认为“宙斯既是源又是流,万物创自宙斯。宙斯是大地和星斗闪烁的诸天的根据”,“一元尊神寓于万物之中”。①马克思指出:“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一方面它消灭宗教本身,另一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说来,它自己还只在这个理想化的、化为思想的宗教领域内活动。”②古希腊自然哲学关于宇宙的终极关怀正是脱胎于古代宗教神学宇宙观。最早以理论思维的形式表现的对宇宙总体进行终极关怀的是米利都学派,他们关于宇宙的思考、关于万物之“始基”的探讨诉诸的不是神秘的力量,而是自然的力量。所谓始基是指万物从之而产生、消失后又复归于它的东西。米利都学派凭借经验观察的方法先后把万物的始基归结为“水”、“无定形性”、“气”,这实质上是一种以质的观点来解释世界的尝试。 毕达哥拉斯学派继承了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哲学传统,但却把万物的始基不是归结为物质性的东西,而是归结为抽象的概念——“数”。在他们看来,始基的基本特征是“反无定形性”,即确定性。数值之变可以成“道义”,可以成“魂魄”,可以成“理性”,可以成“机会”;与此同时,数可“范成”万物,从完满的“一元”与不定的“二元”中产生出各种数目,从数目产生出点、线、平面、立体,从而产生出水、火、土、气四种元素。总之,一切的精神现象与一切的物质现象皆可以用数来解释。可见,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以量的观点解释世界,第一次把数学的方法带进了哲学。就其以量的观点解释世界而言,这个学派事实上是开创了以空间的观点来把握世界的传统;就其把数学的方法带进了哲学而言,他们则开创了哲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方向,这个方向是与崇尚观察方法的经验主义相对立的。 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则试图以“逻各斯”阐释世界的终极存在。据前人研究,赫拉克利特深受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他把世界描述为根据“逻各斯”而永恒燃烧的活火,认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既然世界的真谛是“变易”,那么哲学就是研究变易及其规律即“逻各斯”的学问。“变易”或“历史性”就是时间的本性。因此,赫拉克利特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以时间的观念来把握世界的人。关于“逻各斯”,格思里曾在《希腊哲学史》第一卷中归纳出十种含义,其中主要的含义有:“尺度”、“比例”、“规律”与“理性”。赫拉克利特并不是简单地宣称“火”是万物的始基,而是试图用“逻各斯”来规定、限制“火”。“逻各斯”既是人的“灵魂”、“理性”,又是作为万物始基的“火”,从而就是世界变化的“尺度”、“比例”、“规律”。可见,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凭理性(“逻各斯”)以把握或解释世界的真谛(“逻各斯”),实际上是理性以自己为对象。 埃利亚学派在西方哲学史上首次把哲学研究的对象规定为存在。巴门尼德指出:“只有一种探索方法是可以理解的:存在如何是有,非存在如何是无,这是一条可靠的道路(因为它符合真理),另一方面,相反,存在如何是无,非存在如何是必要的,我告诉你,这条道路是无法认识的,对于非存在(因其没有实现),我们没有任何知识,也无可言说。”③真正的哲学是关于存在的学说。由此,埃利亚学派把存在与非存在、真理与意见、本质与现象严格区分开来。埃利亚学派在确定哲学研究对象的同时,还确定了哲学研究的方法,即逻辑分析的方法。巴门尼德运用这种方法证明了存在具有如下规定性:(1)它是不变的,无始无终的;(2)它是“一”;(3)它充满了空间;(4)它是受限制的;(5)它是圆;(6)它是必然的;(7)它是思想的对象。芝诺则用逻辑分析否定了存在作为“多”与“运动”的可能性。 对存在进行逻辑分析,这是理性精神的基本涵义。值得指出的是,麦里埃虽然以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形性”改造了巴门尼德的作为球形的有限的存在观念,从而使存在获得“无限性”的特征,但因其关于存在的阐释立足的不是“理性”(即“思想”、“语言”、“逻各斯”),而是“质料”(即“物质”),因此在启示后来的原子论的同时,却彻底抛弃了巴门尼德以思想阐释存在的基本精神。 阿伯德拉学派在哲学上承认可感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真实性,否认“真理”(本质)与“意见”(现象)的绝对对立,认为可感的现象与不可感的本质之间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认为,万物的始基是原子与虚空。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变化作为现象是可以感觉的,而原子与虚空作为现象背后的本质则只是思维的对象。原子的本性是不动的,永恒的,但原子在虚空中却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阿伯德拉学派用原子不仅解释物质现象,而且解释精神现象。照他们看来,灵魂,与身体一样,其本质是原子,只不过这种原子是精致的、圆形的。“灵魂”在早期希腊哲学中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指生命力,其二是指认识能力。既然人的灵魂与外部世界最终都归结为原子,那么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便是可能的。德谟克利特正是据此说明人的认识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