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从康德的“世界公民”、黑格尔的“世界历史个人”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思想的历史演变,进而认为,康德哲学的意义决不仅仅在于它是近代哲学主题由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变的完成者,更主要的是它开启了近代哲学主题由认识论向历史观的转变这一“新的哲学变革”;黑格尔哲学以其“宏大的历史感”和否定性辩证法使历史观的探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则使历史观真正奠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成了近代哲学主题由认识论向历史观的转变。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实质与现实意义。 本文所考察的,是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哲学变革。这,或许是为我国哲学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一段历程,以至于它几乎是作为常识被写进了各式各样的哲学教科书。然而,熟知,却并不意味着已无再度辩析的必要,特别是对于这场曾经深刻而巨大地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和我国当代哲学发展格局的哲学革命,就更是如此。 一 近代哲学,本质上是对近代工业文明的表达(肯定的或否定的),是对资本这一文明型式和历史发展阶段的一种应答,尽管是以极其曲折的方式实现的。 如果说17世纪在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18世纪在法国发生了政治革命,那么18世纪中叶开始在德国则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恩格斯语)。对于这三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予以专门的分析、批判。现在的问题是:由康德所开启的这场“哲学革命”,其主题旨趣究竟是什么?在这方面,流行的解释谓:“从培根和笛卡尔起,近代资产阶级一直重视认识论。但康德以前,认识论与本体论经常缠在一起,没有分家,前者一般从属于后者。康德改变了这个情况,旧的本体论被否定了,认识论宣告独立”。因而,“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中心由本体论转到认识论,到康德的‘批判哲学’得到了明确的表达和完成。”(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2页)将康德哲学看作近代哲学主题由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变的完成者,这没有错,但还不够,至少不完全符合康德的本意和哲学宗旨。 1784年,康德发表了《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这篇重要论文,随后的几年里,又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历史哲学论文,这些论文构成了后人称作“康德的第四批判”的“历史理性批判”。康德在垂暮之年何以如此重视对历史领域的考察、反思与批判?“历史理性批判”在康德哲学体系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应当承认,康德晚年的这些探索并未引起后人足够的注意以及与其地位和影响相称的评价。时至今日,这样一种看法仍相当有市场:历史,在康德那里实在是可有可无的领域。例如沃尔什认为,对康德来说,“假如不是因为历史似乎提出了道德问题,那么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提示他会去论及历史的。”(《历史哲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页)然而,沃尔什是错的,错误是建立在对康德哲学本身及道德与历史的关系双重误解基础上的。 在我们看来,康德晚年的这一转变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哲学发展趋势与康德本人的批判哲学体系所决定的。 康德所处的时代,正是近代工业文明在欧洲逐步展开、资本关系渐趋取得统治地位的时期。“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经过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革命跃居统治地位,并且夺得了欧洲大陆;当时,政治上已经获得解放的英国资产阶级使工业发生了革命并在政治上控制了印度,在商业上控制了世界上所有其他地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11页)而在德国,“自宗教改革以来,德国的发展就具有了完全的小资产阶级的性质”。(同上书,第212页)旧的封建贵族绝大部分在农民战争中被消灭了,剩下的则是小诸侯或容克地主;农业的经营方式既非小块经营,也非大生产,效率很低;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一些发展,但又处处受到限制,诸如技术落后和地方割据状态;市民阶层尚不发达,甚至没有形成“共同的利益关系”;与利益分散性相适应的是政治组织的分散性——许多小公国和帝国自由市。总之,一方面,资本文明的兴起,使得对资本文明及其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作为那个时代的共同课题提升出来;另一方面,德国的落后状况又使得这种探讨在近代德国的哲学发展中采取了独特的形式。如果说,资本的观念表现在英国是“财富”,在法国是“自由、平等、博爱”,而在德国则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和对普遍性的追求。 近代西方哲学的主题是认识论,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经由培根、笛卡尔等人的倡导,借助于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双峰对峙而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作为完成了的形态出现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之中。然而,至少在维柯、卢梭、赫尔德等人那里,就已经对近代哲学中的泛认识论主义及支配西方近代文明发展的理智主义、工具理性、乐观主义等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倡导哲学要关注人的生活、历史、道德与法律,从而奏响了近代哲学主题以外的“不和谐音”。考虑到维柯、卢梭、赫尔德等人与康德思想的特殊关系,这些“不和谐音”不能不对康德批判哲学的发展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