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 应当承认,20世纪哲学是以西方哲学的演进与扩散为主流的。理性是哲学的存在与表达方式,历史即将驶过千年之交,迈进一个新的世纪,此刻,通过理性的发展变化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作一次总体回眸并展开一种内在批判是十分必要的。在笔者看来,20世纪哲学所经历的实际上是由传统的形上理性向现代合理性转变的种种尝试,而面向21世纪的理性哲学又必然是超越现当代西方哲学,在更加宏阔复杂的文化系统及发展境遇中向马克思实践合理性哲学的回归。 一、由形上理性所主导的哲学传统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对于自古希腊一直到德国古典哲学为止的传统西方哲学来说,这是个坚定的、不容置疑的信念。由形上理性所主导的整个西方哲学传统大致表现在以下征貌上: 1.抽象的本体论。形上理性首先需要建立起在其中实现自身的抽象的本体论体系。所谓本体论,就是立足于一个原点(本体)所形成的逻辑演绎系统,由以解释包罗万象的世界。本体论化是古希腊哲学的典型表现,人们试图从思维上建立起关于世界的终极的解释图式,但是,由于境遇的限制,人们又无法立足于自我寻求原因,确立信念,而是诉诸某种神秘的、不可知的东西或者是直观的外部世界。最初是神话、传说、原始宗教,然后是自然实体,逐渐以抽象实体固定下来。这些抽象实体在德谟克利特那里是“原子”;在毕达哥拉斯那里是“数”;在巴门尼德那里是“存在”;而柏拉图的“理念论”则是本体论的典范形式。 本体论哲学也是后世一切传统哲学所固有的形态,在近代,笛卡尔的“我思”哲学体系、斯宾诺莎的“实体”说、莱布尼茨的“单子论”都是抽象本体论的典型,而黑格尔通过“绝对精神”所展开的唯心主义体系则是整个抽象本体论哲学的集大成。 应当说,本体论反映了人的一种存在状态:只要我们的生存境遇还被外部世界所制约、所困厄;只要在我们的认知视野内还有未被彰明的对象存在;尤其,只要我们的理想世界总还在追求着一种人文解释,本体论哲学就应该存在。 但是,本体论哲学却形成了一种具有历史局限性的思维方式——本体论思维方式。其特点是: 1)还原性。本体论把多元万象的世界线性化地归结为抽象的哲学本体,这就把活生生的、多样化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僵死的、单一的存在样式。 2)解释性。还原性实际上基于解释性。哲学本体先在的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体系化的演绎解释万象世界的生成动变。除了解释之外,本体论也无力承担其它功能。 3)非历史性。本体论的解释体系仅仅凭据其逻辑认知抽象地演绎出社会历史的运动变化,后者实际上在理性之外,而依沿抽象本体论所构筑的社会理想只能是乌托邦。非历史性构成了抽象本体论在社会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取向。 4)异在本质性。抽象本体论反映了深达西方哲学传统中的本质主义致思取向。抽象本体的形成是追问“为什么”的结果,但是,由于这种追问从一开始就抛开主体,走向异在,因而只能以抽象本体的逻辑生成以及异在的解释循环为终结。 此外,抽象本体论也缺乏自我确证性。若要继续追问,所有的传统哲学家都会作出一致的回答:神。抽象的本体论以神学为必然归宿。传统哲学无论可知论者还是不可知论者在试图把抽象本体导向神学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可知论者把本体论与认识论等同起来,它被动地诉诸神;不可知论把认识论与本体论分割开来,它主动地导向神学。 2.二元对立。形上理性不可避免地导向狭义认识论,它先在地设立了理性与现象的对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二元对立:物质与精神、身体与灵魂、主体与客体、唯名与实在、逻辑与经验、感性与理性、现象界与自在之物、价值与事实等等。而最基本的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总体上看,由形上理性主导的哲学传统扬唯心而抑唯物。唯心主义者把物质、感性、经验、现实等等当作哲学体系加以贬斥的对象,包括唯物主义或有一定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也都鄙视感觉: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贬低感性,抬高理性;伊壁鸠鲁的感觉论与其伦理学上的禁欲主义快乐论原则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经验论者洛克把感性认识视为“不可靠的认识”。休谟对经验世界的坚守实际上加大了感性与理性的裂距。康德在知性领域实现了经验论与唯理论的统一,但由此又形成了新的二元分离即现象界与自在之物的分离,通过知性并不能达至形而上学。康德的整个《纯粹理性批判》就是要通过确立科学理性以拆解传统哲学知性化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作为理论体系已经终结,代之而起的是上帝存在、灵魂不朽和意志自由。黑格尔反对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分离,在他看来,形上理性的逻辑力量是无限的,它完全可以打通认识论与本体论之间的巨藩。但是黑格尔的逻各斯体系最终还是没有逃脱一种分离:即在最大程度上包容了以往一切二元分离的理性与生活世界的分离,并且,黑格尔还把形上理性推向了完全排斥非理性的绝对状态。 3.自足性。形上理性在建构和展开本体论体系时形成了深达整个西方传统文化精神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它具有一种思维上的自足性:相信仅仅凭据逻各斯的力量就能解决人类精神活动的一切问题,但在把一切精神现象都归结于认知上的体系性和可理解性时,又排斥了艺术的、道德的、宗教的等人文理解方式,似乎人文理解方式并不具备思维合理性。从文化意义上说,形上理性不仅忽视了上述多样的人文存在方式,也忽视和压抑了生活世界中无意识的、非理性的、多样化的原生领域,而当它把理性从生活世界无限提升时,实际上无视了生活世界本身。形上理性所表现的认知自足性也就是它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