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曾有两个时期掀起过学习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的热潮。这是现代西方哲学在中国产生影响最大的两个时期。一个是“五·四”时期,另一个就是改革、开放之后。这两个时期都是中国社会大改组、大变动时期,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对西方哲学的研究、探讨不但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学人为寻找使中国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从西方文明中吸收营养,丰富、充实我们的民族文化,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在我们看来,哪里结出了现代文明的硕果,哪里就有一棵生机勃勃的哲学之树。在我们迈步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对西方哲学进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是必要的,现代西方哲学学派林立,但在中国的影响,都没有实用主义那样强烈。对实用主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一、实用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理论渊源。实用主义哲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的。 首先,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生,是美国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独立战争”是美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驱逐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任务,开创了现代文明的美国历史。但是,从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到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在这七、八十年中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并不快。独立后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和奴隶主联合专政的政权,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奴隶制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其间还没有创立适合自己国情的民族哲学。当时,美国立国不久,无传统思想的因袭负担,欧洲的各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乘虚而入,力争占有地盘。如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信徒在美国的实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亲自在印第安纳州建立“新和谐”村,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也在美国进行宣传和实验,但他们都以失败告终。历史注定美国还要发展资本主义,它的民族哲学必须是土生土长的。这样,美国人必须寻找到一条有别于欧洲传统文化、体现美国民族精神的哲学,以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一条有效的思想路线。 其次,美国特殊的生活方式又为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美国这块地方,直到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才为人们所知晓,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向这里移民。美国是个由移民组成的多民族、多种族的国家,没有沉重的封建主义的包袱,资产阶级革命也比较彻底,而且创业的艰难历史使人们在最大程度上学会对人的积极行动及其后果后做出最高的评价。美国的宪法规定人人有生存的权利,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也鼓动机会均等、生存竞争、积极行动的精神,宣扬人人都有发展自己的机会,能否抓住机会,发展自己,关键在于行动,这种文化背景是孕育实用主义哲学的温床。实用主义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有密切的联系。19世纪末,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欧洲主要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大为改观。短短几十年所获得的进步,大大超过人类在几百年、几千年内的成就。科技的飞速发展并不是静止智力的功能,而是人行动的结果。这一事实不能不使新生的美国哲学家们思考:人的行动在哲学上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美国哲学家之所以对这个问题如此敏感,还因为他们意识到美国必须立即赶超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这就需要寻找和论证一种与传统哲学不同的新哲学,以加快美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他们发现,他们正在思考的“行动”这个概念,是可以成为反传统哲学,建构新哲学的契机。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生,还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美国早期移民主要是英国人,英国是一个注重经验而不注重思辩的民族,在英国曾产生过培根、洛克那样的经验主义哲学家。早期移民把这种重事实重经验的英国思维方式带到了美国,成了实用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渊源。实用主义强调个人的感性活动和实际经验,强调人们的具体活动,强调事物的变化和偶然性,反对独断的教条和绝对真理,强调通过人的具体实践活动创造新事物和新生活,这些都继承了哲学史上经验主义的传统。 二、强调行动注重效果是实用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实用主义哲学的根本纲领是:把确定信念做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实用主义哲学家一再强调他们的哲学是一种行动哲学,实用主义英文原名是Pragmatism,意即行动、行为的意思。强调行动,注重行动给人带来的实际效果是实用主义的根本特征,这在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的著作中都有鲜明的论述。 皮尔士是实用主义的创始人,1872年他在“形而上学俱乐部”所作的一个报告中表述了他的哲学思想。这个报告后来整理成了两篇文章:《信念的确定》和《怎样使我们的观念清楚明白》。这两篇文章成了标志实用主义正式产生的纲领性文献。皮尔士认为哲学应该建立在经验科学的基础上,依据经验来研究概念命题。一个概念、命题是不是真的、实在的,要以它们所引起的经验效果来判定。皮尔士宣称“实在”就是实在性的事物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实在就是有效,这就是著名的皮尔士原则。那么,如何判断事物的有效性呢?皮尔士认为,事物具有的唯一效果就在于能够引起信仰。真理就是使行动达到指向目标的信念,真理能引起使愿望得以满足的行为,信仰了它,愿望就会得到满足。思维的唯一职能就在于确立信念或信仰,认识的发展就是怀疑--探索--信念的不断循环。通过研究和探索使人摆脱怀疑状态,怀疑就是缺乏信念,无法采取行动的状态,是人的行为的停顿状态。用什么样的方法确定信念呢?皮尔士认为,古往今来有四种方法:①“固执的方法”,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②“权威的方法”,由国家意志规定个人信念,以代替个人意志而行动;③“先验的方法”,按照个人理性中共同的先验原则通过讨论确定;④“科学的方法”,凭借永恒的规律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又不受我们思维影响的事物来确立信念。皮尔士认为,前三种方法常常导致失败,只有第四种方法才是唯一可靠的方法,唯有它才能导致行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