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向来就存在”①,理性概念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具有不同的历史内容,并在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生成和发展。理性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经典概念,在西方理性观念的整体流变中,其内涵是经过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人性论、辩证法、方法论等角度的多重性探索而不断深化的②。本文拟就此加以专题探析。 一、从本体论角度来说,是本体理性。 西方理性采取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形式,着眼于理性的本体观和本体意义,探索世界的本原和宇宙的本质,寻找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现象世界背后不变的永恒本体和终极存在,建立起一个包罗万象的形而上学体系或理性天国,标示了世界本原论与理性主义的统一。本体理性以柏拉图的宇宙理性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绝对精神)为代表。柏拉图的宇宙理性是指外在于现实世界的永恒绝对、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是现实世界一切感性事物的源泉和本质。柏拉图的宇宙理性奠定了西方理性本体观的基础。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把理性视为包罗和决定一切的宇宙总体性结构(人的理性只是绝对理念在自觉阶段的表现),它预定宇宙的发展进程,其本身也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黑格尔深刻地发掘了理性的辩证思维功能和内在统一性,把理性本体观念推向极端化。本体理性把理性视为宇宙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终根据,作为支配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存在的客观结构体系和普遍必然性。它以绝对的普遍理性为基础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强调外在于人的普遍理性的绝对确定性和完满性。 本体理性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预设性。本体理性是人预先设定的神圣的终极存在,它作为人的先在性假定和预设,以纯理性概念的精神形式存在,以不变应万变,是自在的永恒的。这种逻辑的假定认为,在人的认识过程之前预先存在着绝对真理和本质规律;而假定人的理性认识能力与认识对象之间有着一种前定的对应(同一)关系,预设可被人理解的客观因果必然律和确信人的理性能力能够把握客观因果必然律。预先确立一个不可怀疑的抽象理性,这是一种本体先定论。本体理性的预设性导致理性认知的内在矛盾:作为不可怀疑的抽象本体在观念上是自足完善的,而在实践中却是有待不断证明的;本体先定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完满地认识理性本身,而预设手段的非现实性特点使对理性本体的认知证明只停留于概念形式的纯思阶段而缺乏征实性品格,手段与目的的非一致性影响对理性本身的真正认识。二是超验性。本体理性预先确立了一个绝对的先验本体,使理性完全局限于思辩的形而上学中具有可能性而不具备可验性,由认识的应然的最终结果跃迁为认知的必然的先验前提。本体理性所预设的最终本质只是无内容的精神存在和无实证的纯粹观念,它是超象超验超时空的,也并非是不证自明的,而是有待证明。但证明方式又是诉诸理性本身,陷入无效的循环论证。康德指出传统理性本体论是一个无法获得证明的形而上学,本体是超验的,对它无法形成知识。本体理性预先确立了一个无法证实的超验本体,这就埋下了非理性的根源。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正是从本体观的角度反对传统理性主义,把非理性抬到形而上学的本体论高度。本体理性是人主观预设的,自然而然被生命化、意志化、神圣化,从一种精神存在演化为神性符号,这样,理性本体与上帝观念(理性化上帝)等同。西方的上帝观念,作为一种理性本体观念的根本标识,是自然的秩序性、合理性和事物的普遍必然性。它作为权威、规范和至善完美的理想化身,已成为人类存在的最高价值和精神支柱,人类的生存目的、生存意义仰赖于上帝的虚设上。当尼采宣称“上帝已经死了”时,传统的理性本体观逐渐为现代非理性本体观所取代。 二、从认识论角度来说,是认知理性。 认知理性是指人们藉以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和抽象思维能力,即指人们一种独特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手段。而就认识功能而言,认知理性的最终意义是对客体因果必然性联系的反映。柏拉图的致知理性(即“理智”),启蒙理性主义的科学理性内涵,英国经验主义的经验理性和欧洲大陆唯理主义的天赋理性,康德关于作为最高认识能力的理性(区别于“知性”),黑格尔关于作为辩证思维的理性,均是认知理性的不同发展形态。认知理性确立了理性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权威,主张追求知识真理,强调知识就是力量,激发了人们对认识对象的科学求知、探索精神和创造热情,也称为科学理性。认知理性内含实用性和功利性,讲求科学认知的功用效能;特别推崇技术和知识,将科技知识视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强有力的手段和工具,也称功用理性或技术理性,马克斯·韦伯的“形式理性”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就是指的这种科技理性。如果说本体理性着重于揭示现象世界后面不变的永恒本体,那末认知理性专注于人类如何认识世界。追求未知领域的知识真理和探寻客观世界的内在规律,是理性的求真本性的完满体现。 认知理性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是批判性,即它的怀疑一切和批判现实的否定精神。理性的本性就在于怀疑、批判、否定和超越,追求思维的自由。它以审视的态度对待自然和社会,要求将一切置于理性之光的评判、衡量之下,在理性面前不存在信仰、权威和迷信。理性的本质是否定的,但理性的发展却是肯定的,理性所维护的自足完善的认识功能体系使理性陷入追求无限自由的错觉,对理性本身的轻信和理性能力的高扬形成对理性的绝对化理解和非合理性的运用。其次是非完备性。一方面,认知理性强调理性思维在知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思维的确定性明晰性和知识的可靠性有效性;另一方面,认知理性内在地具有非完备性和局限性。理性认识的方法、手段和工具是非完备的,理性认识的前提和结果是非完善的,理性的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理性认识所能把握的对象事物总是有限的,永远也无法穷尽客观世界的奥秘;现象世界相对于理性认识能力来说总是存在着不可知的部分客体。更何况,认识理性也不适应于解决价值评判的求善问题和主体的内在体验活动,科技理性的飞速发展并不能直接地促进人类道德的改善。但是,理性主义对现实一切采取批判的态度,唯独对理性本身没有采取批判的态度,理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尺度但理性本身却不受任何限制。这样,认知理性自身成为自足完善的认识功能体系,形成独断理性主义。当代西方社会全面理性化的进程使科技理性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维形式,使这种独断理性主义极化地发展。康德的批判理性首先开始了理性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从不同角度来矫治这种独断理性主义。认知理性作为科学精神既要对现实世界持批判性否定性态度,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非完备性,认识到本身的局限性、相对性和历史性,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