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而且不厌其烦谈论的话题,哲学家谈,伦理学家谈,教育家谈,宗教家谈,文学艺术家更是以各种艺术形式表现着形形色色的爱。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是一本论述爱的理论和实践的专著,虽然全书不到十万字,但自1956年问世后,就深受读者欢迎,影响遍及全球,原因即在于,该书不仅有独到精辟的见解,而且能切合当代西方社会的生存境况。弗洛姆是一位力图将马克思和弗洛伊德调和以建立“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的著名学者,《爱的艺术》的理论基点即在此。但是,弗洛姆在调和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尴尬境地。 一 由弗洛伊德创建的精神分析学说,显然受了19世纪机械论和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但自19世纪末以来,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日益发展,使得包括精神分析在内的西方文化思潮面临巨大挑战,人们越来越发现仅从生物学、生理学角度去研究人的本性和心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神经症病源的社会文化因素,所以又称“文化学派”。弗洛姆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爱的艺术》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关于爱的理论,第一节的小标题:“爱,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就一下子将爱纳入“人类生存”领域。人类的生存领域,一是自然界,一是社会。以往谈论爱时,人们往往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将爱仅仅看作是人的一种本性、本能。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确实对临床精神病学、心理学、性科学作出巨大贡献。但是,他只看到爱与性欲的关联,把性欲当作爱的唯一源泉。这个观点显然是错误的,至少是片面的。在弗洛伊德看来,爱基本上是这样一种性欲现象:“性爱为他提供了最大的满足,所以对他来说性爱实际上成为一切幸福的原动力,一定曾经驱使他循着性关系之径追寻更进一步的幸福,从而使性生活成为他生活的中心点。”“一种隐含着目的的爱,实际上起初是充满性欲的爱,且至今在人们的下意识中仍然如此。”弗洛姆引述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足》、《共同劳作》中这两段话后随即指出:不要过高估计爱是性吸引的理论的影响,因为这种影响只不过是迎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那几年的“主流精神”,而“部份地为人类所接受”,对此,弗洛姆有一段精辟分析: 弗洛伊德思想受流行于十九世纪的唯物主义模式的很大影响。人们相信在生理学现象中可以找到一切精神现象的基质;所以弗洛伊德把爱、恨、雄心、妒忌解释为性本能的各种形式的诸多结果。他没有发现基本的现实在于人类生存的整体,首先在于尽人皆同的生活环境;其次在於由特殊社会结构决定的生活实践(马克思在其“历史唯物主义”中迈出了超越这种唯物主义模式的决定性的一步。在他那里,理解人类的钥匙不是躯体,也非某种对象对食物或财产的需求那样的本能,而是人类整个生活过程,是人类的“生活实践”。① 把包括爱在内的人的一切感情欲望从“人类生存的整体”中孤立起来,全部归之为性本能,正是弗洛伊德学说最薄弱的环节。而弗洛姆把“生活实践”看成了构成“人类生存的整体”更重要的内容,即由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全部社会生活,才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整个生活过程”。在此,弗洛姆十分自觉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并以它作为批判武器,准确而深刻地击中了弗洛伊德理论体系的要害。 “任何爱的理论,都必须从某种人的理论和人类的生存理论开始”②。弗洛姆这个出发点是正确的。弗洛姆非常赞赏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一段有关爱的论述,并将其作为自己对爱作理论阐释的基础。在《手稿》里,马克思写了如下一段文字: 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跟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能实际上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你跟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同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明确表现。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对你的爱,如果你作为爱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现没有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而这种爱就是不幸。③ 马克思认为,爱应该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人通过发展他的理性而对一种自由、和谐的生存状况的渴求。 当弗洛姆循着马克思的这一思路探索爱的本质时,就很自然地从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人一脱离动物界,作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原始状态即永远逝去。有理性的人开始对他的生存状况,特别是对自己作为一个孤独的实体日益有所认识。“孤独的经历引起人们焦虑”,因而,“人的最深切的需要就是克服分离”④,达到新的和谐。于是,人就要努力追求发现摆脱分离的新道路。在追求发现的过程中,那种导致神情恍惚、暂时消除内外世界隔阂的“紊乱状态”,或是独裁制用威胁和恐怖、民主制则通过倡导和宣传而达到民众一致结合的方式,都不能使人彻底克服分离。真正使人克服分离的,弗洛姆认为,只有创造性活动,因为“一切形式的创造性工作的工作者都和他的对象融为一体,人在创造过程中把自己与世界结合起来”,从而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种对人与人之间融为一体的渴求,是人类最强有力的奋斗的动力。它是最基本的激情,它是一种保存人类种族、家庭、社会的力量。”这就是弗洛姆所探索的爱所包蕴的内容,他的结论是:“没有爱,人类便不能存在。”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