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后现代主义研究 西方80年代盛行的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文化现象正日益影响中国90年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各个层面,虽然我国哲学、文学艺术理论领域从80年代开始追踪介绍、研究了后结构主义、后实用主义、新保守主义、后科学哲学、新西方马克思主义,但是,宏观上还没有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把握当今国际思想潮流,微观上,对后现代主义重要理论家德里达、利奥塔德的思想也缺乏研究。94年西方中国首次哲学界“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研讨会,以哲学和文化艺术理论不同领域交叉为特征,在探索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联问题上,两个领域的人士都感到对后现代主义思想本身的研究和思考不够。由于缺少对后现代主义系统的、基础性的介绍和深入的理论思考,后现代主义对很多研究者来说还是陌生的,纵观当前的研究状况,有如下三方面误读: 第一,混淆后现代主义与庸俗现实主义文化现象,进而把后现代主义仅仅当成一种文化现象,对它采取简单的价值态度,斥之为虚无主义、怀疑主义、颓废主义等等。 第二,把后现代主义当成一种艺术流派,是时髦的、会过时的艺术风格。随着激进艺术家激进地、直觉地、急功切利地在生活和艺术活动中追求无意识形态自由的时髦开始疲倦,无论国内外都开始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开始江河日下,成了强弩之末了。 第三,把后现代主义归结为激进的、功利化的、即时化的、反传统、反意识形态、反人类中心论、反崇高、反理想主义的解构主义,看成是一种文艺批评理论,由此强调后现代主义以一种专断话语反对另一种话语,以一种价值反另一种价值,内在包含着解构一切也解构了自己的矛盾。 这三种误读构成了研究后现代主义的障碍,成了拒绝思想的偏见的价值支柱。根本原因在于把后现代主义看做当下的、不妥协的政治实践意向。激进者以之为摧毁一切的工具,保守者斥之为颓废都可以由此得到理解。而从思想根源看,对后现代主义的拒斥最有力的基础是后现代主义失去了理论思维的逻辑基础,自我矛盾、自我解构,似乎后现代主义反形而上学本身就是形而上学、强调无价值本身就是价值、反对二元表现主义语言同时就使用了这种语言,反传统、反霸权同时又重树传统和霸权。这些误读遮蔽了19世纪反对形而上学以来人类精神的转向,片面从夸大和幻想意识作用的维度出发,追求抽象的、同一律基础上的无矛盾思想,试图重获意识形态的绝对拯救,最终走上以功利、实用的价值态度来对待意识活动。这种误读也导致了以相对主义评价思想成就的失误,否定思想历史性一面,最终妨碍了我们对后现代主义的思考。 一、后现代主义的实质 由于存在对后现代主义的误读,所以,就有必要从宏观上了解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使后现代主义从急功切利的被阅读模式中解放出来。后现代主义往往被当做一种实践的、即时的无意识形态的多样自由,人们也仅仅关注其现实走向和对以形而上学为基础的现代主义彻底消解的态度。然而,在文化后现代主义从文学世俗化、大众化中走出来与后结构主义合流、获得自己的思想基础后,我们从后现代主义中读到的却是极其谨慎的态度,德里达就强调只能小心谨慎地去做反形而上学的工作,以免落入新的陷阱,因为我们仅仅具有充满局限性的语言、意识。福柯也说权力是多元微观滋生的,不是简单可以通过批判或革命就可即时消解的,这是一种以内在冲突方式使一种东西反对自己的工作,是危险和指望不大的。这些慎重态度表明了一种理解后现代主义的新途径。 把握后现代主义实质至少可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澄清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断裂;探索后现代主义现实物质基础;挖掘后现代主义理论渊源;整体上了解后现代主义特征。 1.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差别 哲学现代主义乃是在不可摆脱的形而上学历史中,对各领域现代主义文化现象的理论抽象。表观现代主义文化有很多特征,例如文艺风格、流派的快速过时和更迭、追求新奇时髦,在各领域体现出来的英雄主义、整体主义、道德理想主义、人类价值中心论、意识形态崇高性,语言和精神上最终对人类幸福许诺的宏伟叙事的追求和依赖,对现实生活的乌托邦拔高以及由于难以实现而伴随产生的对技术、政治、经济组织方式、文化方式的不满,等等,在这个层次中充满着矛盾。哲学现代主义是矛盾的根源,自近代笛卡尔以来,经验的、直觉的、即意识化的自我不断被拓展和肯定,经启蒙运动到存在主义,被以人的名义铭刻下来。过去以你、我、他等代词表述的主体被凝塑成一种模式。主体作为意识,总是把自身作为自我、主体的在场,作为对在场的自我的感知,形成了自我、主体、意识的一体化,意识被赋予优先权,因而主体、主观自我、理想、希望总以各种名目出场,要求这种一体化的东西的绝对自由和解放,以多样方式书写承诺幸福。到本世纪初,它把主观突入潜意识层面,在希望与绝望过度的张力中,推进启蒙道德意识,反对现代资本主义对主体彻底商业化和技术化。 后现代主义就是动问在场者、意识、主体和人的优先权,要求获得迫使优先权退场的背景化的境界,打断了近代到现代的潜流,指出意识化的局限后又承认思想是不得不采取的、有其历史机制的存在方式,从而带来一种客观化的神秘超验,迫使思想产生动感,走出幸福、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和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目的论。后现代主义不仅仅把思想看成工具、看成同一化的抽象,而且还步入差异,默许思想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