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化认识论(naturalized epistemology)是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W.V.蒯因和A.I.戈尔德曼(A.I.Goldman)为代表的自然主义哲学家所创立的认识论学说。本文将分别论述自然主义者对基础主义认识论的批评和自然主义认识论的兴起,进而阐明两种认识论之间的差别以及在现代西方认识论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兴衰关系,最后简述蒯因自然主义纲领的基础内容。 一、认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在自然主义看来,关于感觉刺激与信念形成或知识获得、证据与理论、观察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有三种不同理解,关于这种关系的认识论理论有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种理解或第一个发展阶段是近代归纳主义认识论,它把证据与理论的关系放在科学认识的发现过程加以解释。其中证据是作为观察结果的单称命题,理论是一般原理或全称命题。近代归纳主义主张,认识应该遵循归纳原理从观察结果中概括出科学原理,通过逐步归纳,我们从单称的观察陈述走向概括性的全称定律,又从比较具体的概括性原理走向比较一般的概括性原理,最后走到科学体系金字塔的顶端。 由于休谟问题的提出,人们开始怀疑近代归纳主义的发现模式,转而把证据和理论的关系放进认识的证实过程加以解释,从近代归纳发现模式发展成为现代归纳证明模式。此时,人们不再讨论发现,不再考虑科学应该怎样从观察结果中概括出科学定律。他们认为发现无非是猜测,是无规律可循的心理过程,认识论不应讨论心理过程;相反,应该研究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现代知识论应该研究证明问题,讨论科学应该怎样根据观察结果来证明理论。这样,逻辑实证主义者建立起现代归纳主义的证实理论,强调理论检验的可证实性一面,而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由于完全抛弃归纳模式,建立了以否证法为模式的证明理论,强调理论检验可否证性一面。最后,由于他们都认为经验知识不可能具有先验知识的绝对必然性,不可能有完全确定的证实和证伪,因而都向确证度和逼真度退却,与相对主义妥协。 近代认识论和现代认识论的目标都是从观察推演出科学,不同在于前者主张应该怎样从观察发现科学,后者主张应该怎样根据观察证实或反驳理论,表明什么样的知识才应当看作科学知识。 然而,蒯因指出,认识论为什么不能研究我们事实上怎样根据观察创造科学?为什么不能利用经验科学研究成果来理解观察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不能描述认识的心理过程呢?如果肯定这样做是合理的,那么,自然化认识论就是关于证据与理论之间关系的第三种理解,是关于这种关系的认识论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二、基础主义的历史 现代基础主义的兴起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和逻辑主义代替心理主义有关,它是哲学分析时代的主流,在此期间,知识分析取代了“内省”,认识论取了一个更加相称的名字即知识论,认识论的中心问题不再是主客体问题,以及认识来源和途径问题。 现代基础主义认识论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知识基础,特别是科学基础,包括数学基础。科学基础的研究被对称地划分为概念研究(conceptual study)和教义研究或学说研究(doctrinal study)两部分。概念研究涉及意义、认识论的这一部分又称为意义论,其任务是利用某些基本的、清晰的概念去澄清其他概念的意义,而分析和澄清概念的基本方法是(下)定义,其目标和理想在于通过下定义方法从清楚明白的观念出发形成所有概念,利用清晰的概念界定含糊难懂的概念,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概念清晰性。教义研究涉及真理、认识论的这一部分又叫做真理论,其任务在于确立定律,基本方法是证明,理想和目标在于通过某些基本的、自明的和不可修正的真理来证明其他定律,通过推理形成一切定理,使知识获得最大程度的确定性,具有可靠基础和理由,保证一切知识的有效性和可能性。 认识论这两个部分是联系在一起的。只要能够用一些基本的、清晰的概念定义其他一切概念,就能表明一切定理怎样翻译成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愈清楚,它们所表达的真理愈显明,或愈可能从显明真理中推导出来。 现代基础主义认识论还将知识划分为先天分析知识和事实综合知识,科学划分为形式科学和经验科学。相应地,认识论又被分为数学基础的研究和经验科学基础的研究两部分。由上述两种划分,认识论由四个领域组成(见图)。
1.A&D域 数学基础的研究正是在基础主义认识论的理想支配下进行的。人们认识到,逻辑概念是清晰的,至少是潜在清晰或可定义的;也就是说,基本逻辑概念是清晰的,其他逻辑概念可以用基本概念来定义。同样,逻辑真理是坚实、必然、显明的,至少是潜在坚实、显明的;也就是说,那些不显明的定理可以从逻辑公理推导出来。因此,人们设想,既然逻辑具有坚实性(firmness)和显明性(obviousness),如果数学整个地还原到逻辑,那么,全部数学知识不就具有坚实的基础吗?本世纪的数学家对这个理想作了最大的努力。然而,结果怎么样呢?蒯因认为,结果是基础主义的理想没有实现。数学基础的研究至今至多是表明了数学可以还原到逻辑和集合论,即:逻辑&集合论─→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