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五至四世纪的希腊以雅典为首的先进城邦,不但经济繁荣,民主政治达到其鼎盛阶段;而且在文化方面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绚丽多彩的希腊神话、宏伟壮观的荷马史诗、短小精悍的伊索寓言、精彩纷呈而寓意深刻的戏剧、富丽堂煌的建筑和精致的雕刻,使古希腊人陶醉在文艺百花园中。然而这一切成果不是在和平气氛中,而是在紧张激烈的平民反贵族斗争中取得的。这一斗争在哲学思想战线上呈现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军对垒的阵势。在唯心主义学派甚嚣尘上的时候,以德谟克里特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学派提出万物由原子构成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一光辉论断,不但把当时唯物主义哲学推到了光辉的顶点,同时开启了他与柏拉图为代表的希腊哲学系统化的新阶段。他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哲学家。他的观点对近代唯物主义产生了深刻影响。现就有限的资料对德谟克里特的生平及其政治思想观点作一简单介绍。 (一) 德谟克里特(约前460—前370年)出生于爱琴海北岸色雷斯地区的阿布德拉城,它地处希腊和小亚的中间地带的要道上,经济和文化相当发达。父亲达马西波斯是一位有资产和地位的贵族。德谟克里特童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小对财富不感兴趣,却酷爱学习,研究学问特别专心。一天,他在小屋读书,父亲命人在小屋附近宰杀一头牛,他竟毫无察觉,直到叫他祭神,他才发现刚才所发生的一切。他有一句名言:“宁愿找到一个因果的说明,而不愿获得波斯的王位”。①这种蔑视富贵,献身科学的精神令人钦佩。他不满足于现成的书本知识,注意向广阔世界去猎取生动丰富的经验知识。德谟克里特自称漫游过大地的绝大部分,如埃及、巴比伦、波斯等地(有人还说他去过印度),听过当地学者和过路学者的演讲,他曾向波斯术士和巴比伦的星相学家学神学和天文学。向埃及祭司学几何学。在希腊本土他就学于原子论学说的创始人留伯基,留伯基除了向他讲述原子论学说,还介绍了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哲学,这些都不断开扩了他的视野。由于他把全部精力花费在漫游各地获取知识,不从事财富的增值,所以很快花光了父亲留给他的遗产,为此,受到族人的指控。据说,他所在的城邦有这样一条法律:继承遗产的儿子,不能使遗产增值,却花完它,要受到法律惩处。可是,当他将《宇宙大系统》这部著作向人们宣读后,大家深为他的成就所感动,不仅法庭没有惩罚他,而且,城邦还给了他五百塔兰同的资助。 德谟克里特研究的领域很广。他观察天文、气象、地理和地震,探测过尼罗河泛滥的原因,还研究过园的切割,光线幅射、植物生长、医疗摄生等等。他和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过丛甚密。一次,希氏会晤他时,看见他正坐在大树下解剖动物尸体,可见他对动物亦有兴趣。他写了大量著作,卷帙之浩繁,内容之广泛,只有稍后的亚里斯多德可与之相比。公元一世纪的塞拉绪罗曾按照编排柏拉图著作的同样方式,编纂了德谟克里特著作。现在仅存有一个较完整的目录。目录分列伦理学、物理学、数学、技术、文学和音乐等五大栏,按四部(篇)一组编排了,有十二组,加之未列入五大栏的著作两组十八篇,总计十五组七十部(篇)。著名学者第欧根尼·拉尔修在其《著名哲学家生平和学说》中提到德谟克里特的著作有《巴比伦的圣书》、《迦勒底研究》、《环洋航行》等。可见,他涉猎了哲学、逻辑、物理、数学、宇宙天文、地理、动物学、医学、摄生、心理、社会伦理、政治历史、诗歌、音乐、绘画、语言、农业耕作、乃至军事等各方面的问题,“几乎探索了当时知识的一切领域。”②古罗马著名学者西塞罗赞扬他的著作虽然不是韵文,却富有诗意,笔墨生动,修词俏丽,行文萧洒,有雄辨的风格。他广博的知识和对气象较准确的预测,在当时很有名气。传说,盛夏的一天,人们正忙着割麦,他却要大家立即停下,先收藏好已割下的麦子,不久突然来了暴雨,不听信他的人遭到损失。他还根据对气象的观察预言橄榄的收成和油价会上涨,因而他的同胞视其为神人。他有如此广博的知识,无怪乎马克思称赞他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③他所积累的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正是他建立原子论哲学的重要基础,而原子论哲学是他的重要成就。遗憾的是德的著作几乎表失殆尽,仅留下一些残篇。传说,柏拉图对德谟克里特的著作十分仇视,并用火焚烧了他所搜集到的德谟克里特的著作。如果说,柏拉图是造成德谟克特著作丧失的嫌疑犯,那么历代的反动统治者害怕他的光辉的唯物主义观点而不愿保存其著作则是毫无疑问的了。否则为什么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保存得那样多,而德的著作却特别少呢?幸亏亚里斯多德及其门生很重视研究德谟克里特,他们的著作中引用了不少德的观点,以及对其思想的评述。有些还专门写书论述德谟克特,虽然这些著作也已大都佚失,但仅存的部分仍然保留了德的某些学术观点,这些残篇是研究德思想的重要史料,后人就是从这些材料中看到其原子论哲学思想的脉胳以及他对其它学科的一些论述,可惜,他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广博的各科知识已无法被人们详知了。 德谟克里特跨越两个世纪,处在希腊国家由盛而衰的历史大转变时期,因而他的思想始终贯穿着科学和民主精神,其原子论哲学把希腊的自然哲学推到了顶峰,其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二) 以德谟克里特为代表的唯物论哲学家已不像早期唯物论者那样用某种可以明显感觉到的物质实体如水、火、空气等来解释世界,而进一步探究了物质根源,并对构成万物根源的物质结构进行了各种解释。如阿那克萨哥拉提出粒子是一切存在的基础,是万物的“种子”,种子的数目是无限的,具有各种形式和颜色,种子的结合和分离,就成了事物的产生和消失。他认为从哲学意义上讲,事物是不能产生和消灭的,只能说是结合和分离,并进一步提出这种结合和分离的动力是一种叫“奴斯”的细微物质。从他的学说中,我们看到了“原子论”的萌芽。德谟克里特则进一步提出了在自然各界中只有“原子”和“虚空”存在的深刻见解。他主张世界万物是由一微小到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构成(“原子”的本意即为不可再分的物质)。原子的特点是数量无限、坚固、充实、不可感知、不可毁坏和永恒不灭。它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根本元素。虚空的特点是无限广阔、其中没有物质,它和原子一样是一种非常实在的存在。原子在虚空中不断运动产生物体,没有虚空整个宇宙就是充实的一团,原子就无法运动,没有运动,物体也产生不了(所谓的“虚空”,还包括物质内部的空隙)。由于物质内部有空隙,物体才可能收缩和膨胀。德认为虚空和原子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世界的物质本原,这是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空间理论,具有首创意义。德还认为原子在性质上虽无差异,但有精细、粗壮、形状大小、次序排列和位置等不同,故而由他们构成的万物就有千差万别,正像悲剧和喜剧,均由同样字母组成一样。这种观点克服了早期唯物论在万物中寻找一种或几种东西来解释世界本原在理论上的缺陷,而主张原子没有特殊性,因数量无限就可结合成多种东西,且解释了万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在“一和多”的问题上,比早期唯物论者用几种物质形态解释世界本原的观点前进了一步。 原子如何构成万物呢?德认为原子本身有永恒振动的特性,它们在虚空中急剧地作直线运动,由于速度快不规则,因而彼此不断碰撞,形成一种旋涡,从而将一些同类原子集中到一起,构成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换言之,宇宙万物都是由原子的各种形式集合组成复合物,包括太阳、月亮、地球、均由原子构成,但属精微园滑的原子,因为球形是最容易动的。当构成灵魂的精细原子聚集在一起时,便产生了灵魂,当它们离散时,灵魂也就消失,生命便终结了。这种对灵魂的看法显然是幼稚的,正如恩格斯所说:“这还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作为这种唯物主义,它不能了解思维对物质的关系。”④但却否定了肉体消亡灵魂不死灵魂可以转世的宗教迷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