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0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11(2014)02-0019-07 人们一提到普罗提诺,往往会想到作为他哲学体系核心的“三本体论”(
,Hypostasis)——太一、理智和灵魂(the One,Intellect, Soul)。然而,他在何种意义上称呼三个最高者为“本体”(hypostasis)是一个引起学界长时间争论的重要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译词的问题,它还关涉到普罗提诺整个哲学体系的根基,其哲学史的意义还可能关涉到基督教“三位一体”思想(one ousia,three hypostases)的历史演变。在中文语境中,我们还可以问普罗提诺是否使用了“本体”(hypostasis)①来构造一种自己的本体论(ontology)?我们必须通过对文本分析和历史追溯以还原普罗提诺的hypostasis的用法和含义,才能对这一重要问题有一种较为客观的回答。 一、问题的缘起、演变及争论 近年来中文学界也对这个问题多有讨论,主要意见是把Hypostasis译为“本体”,并认为这是普罗提诺的本体论标志。赵敦华教授认为,“柏罗丁[普罗提诺]的理论体系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本体论”,普罗提诺“使用了hypostasis这一专门术语来表示自己哲学最基本的范畴”。[1](P23)赵敦华教授首倡把它翻译为“本体”(为示区别,substance译为“实体”)。随后的研究者大都采用这一理解和翻译,“普罗提诺的三本体论”也几乎成了固定说法。《希腊哲学史》(第四卷)一书注意到了西方学界的观点差异,但认为这仅是翻译的问题,仍采用“本体”的翻译。[2](P1150,1175) 值得肯定的是,西方学界也非常看重hypostasis在新柏拉图主义形而上学中的地位。Peters(1967)在《希腊哲学术语:历史词典》中总结的“三本体论”很有代表性。他解释 Hypostasis为:“站在……下面,因此也是实体(substance)”;真正的存在(real being),常用于与表象(appearance)相对。他解释说,在柏拉图的系统中,eide(型相)都是hypostases(本体),因为它们“是真正的真实[存在]”(they are really real,ontos on),只不过柏拉图没用这个词。Peters把这个词的最初出现追溯到新毕达哥拉斯主义对柏拉图的数字化解释。他认为,这个词是个“综合”(syncretism),包括(1)曲解了的《巴门尼德篇》的“一”,(2)《蒂迈欧篇》的创世神和亚里士多德的心灵(nous)的混合体,(3)柏拉图的世界灵魂。这三者是“三个存在的最高本原”(three supreme archai of being),先是出现在柏拉图主义者Albinus和Numenius的著作中,而普罗提诺才把它们整合到一起,并被普罗克洛(Proclus)用辩证法推演出来。[3](P92-93) Peters的文本追溯显然受到了Dodds文章的影响,然而在Dodds的经典文章中,他称呼太一、理智、灵魂三者为“本原”(principle),而且通篇未提Hypostasis。[4]Dodds是最早在英语学界开创新柏拉图主义研究风气的牛津大学学者,他的论断是一个重要的观点源头。根据Meijer对Dodds及后续学者工作的综述评价,三者的区分和确立确实如Dodds所说,源自中期柏拉图主义而后被普罗提诺发展到一个极致。[5](P7)笔者又据Meijer提供的线索查了原文(最早的文本出处是Simplicius《物理学注》230-231中转述的Moderatus的说法),但都没有发现hypostasis。[6](P987-993)将柏拉图的理念论用三者加以系统化阐释,确实是新柏拉图主义运动的标志性理论。古代作者们都倾向于把这三者称为“本原”(
,principle)。所以,Peters混淆了三者的思想的形成根源和hypostasis这个词具体的出处。查看Peters指出的《神学旨要》(Elements of Theology)第20节以及其他章节,确实至少在普罗克洛那里就已经明确使用hypostasis泛指理智世界的诸多本体。[7](P22,206)所以,问题可以具体转化为:谁把hypostasis变成指称超越性本体的专门哲学术语?是普罗提诺还是其他新柏拉图主义者? 西方学术界有一段时期之所以强调普罗提诺的hypostasis,笔者认为,和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教义使用了
(拉丁文译为persona)表示“位格”有很大关系。因为20世纪初的英美学者的普罗提诺研究进路大多是从基督教教父神学往回追溯和理解,可以说是一种神学解构哲学的方式。其中,英语世界第一本严肃全面研究普罗提诺的著作——Inge教长的《普罗提诺的哲学》,就已经把中期和新柏拉图主义的三者称为“三个神圣的本体”,并以类似“圣父、圣子、圣灵”的图式类比来解释普罗提诺的哲学。[8](P94-96,109)虽然他清楚两种传统并不能简单等同,而且明确希腊哲学不把
理解为神的“位格”(Persons),但仍肯定普罗提诺确实称三个本原为“hypostases”。[9](P209-210)Inge把三者所在的世界称为“神圣空间”(the sphere of Divine),它们虽然统一、不可分割,但又各有区别。[9](P203)这也许是一种适合新学术领域的阐释策略,但其影响就是令人以为普罗提诺用hypostasis对最高者划分位格。例如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就主要采纳Inge的研究,称三者为“一个神圣的三位一体”(a Holy Trinity),还用“位格”(Person)来称呼它们。[10](P28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