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整个20世纪西方哲学的维特根斯坦的重要著作《逻辑哲学论》的出版几经周折。在剑桥三一学院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为此书写的长篇引言的帮助下,德文期刊《自然哲学年鉴》的编辑奥斯特瓦尔德(Wilhelm Ostwald)才同意将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刊载在1921年他们刊物的最后一卷上。①然而,笔者在梳理该书的两个英译本的出版状况时发现了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真的如《逻辑哲学论》的英译本前言中提到的那样,该书1922年的英译本“是由C.K.奥格登在 F.P.雷姆塞的协助下完成的”吗?②其实,乔治·沃尔夫曾注意到,“至于奥格登跟《逻辑哲学论》的实际翻译有何关系,这个问题至今尚无答案”。③此外,《逻辑哲学论》常常被中外学者看作是20世纪最伟大也最不好理解的哲学著作之一,维特根斯坦本人也说罗素对他的理解是错误的,并认为罗素给他的著作写的序言完全曲解了他的意思;而对现当代研究者来说,误解和不解更是难免的。如果现行的《逻辑哲学论》的中英译本有什么地方是难以理解和不可通约的,那么回到维特根斯坦出版《逻辑哲学论》之前,回到《逻辑哲学论》的蓝本、预备本的写作过程,回到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被翻译成英文并出版的过程中与罗素、奥格登、雷姆塞之间进行通信的信件中,抑或可以发现《逻辑哲学论》在维特根斯坦手中未被曲解时的样子,从而寻找现当代学者在《逻辑哲学论》中发现并讨论的谜题的答案。做这样一件“考古学”的工作诚然未必全面覆盖《逻辑哲学论》中的谜题,但是这样的工作视角定会给对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的理解和诠释有所裨益。 一 发现《原逻辑哲学论》和相关文丛 维特根斯坦写作《逻辑哲学论》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速写式的命题语录关联性不强,思维十分跳跃,要想正确地理解它的内容就必须参照他酝酿写作该书时所做的哲学笔记和手稿。在写作的酝酿阶段他的笔记和手稿主要包括:1913年9月维特根斯坦交给罗素的一份《哲学笔记》;1914年4月摩尔到挪威访问时,他向摩尔口述的一份哲学笔记的摘要;而在维特根斯坦进入真正起草和写作的阶段时他为《逻辑哲学论》准备的素材更值得学者重视,主要是《1914-1916年笔记》④和《战时笔记》⑤。“这些笔记对解释他的《逻辑哲学论》有极大帮助,因为这部成形著作采用了及其简约的形式。通过这些笔记,我们可以看到书中的笔记怎样生长定型。”⑥ 然而,维特根斯坦是如何将大量零散的战时笔记转换成语气坚定、观点明确的成形著作的呢?维特根斯坦是不可能一气呵成、从头写到尾的,这本著作不是一本情节自然发展的故事书,更何况它的内容本身就是语录性质的。那么,维特根斯坦是如何完成对战时笔记的语录整理的工作呢?实际上,维特根斯坦在1915年秋开始着手摘录他的笔记,于1918年8月撰写出一份手稿,这份手稿就是《逻辑哲学论》出版前的最后一个预备稿——《原逻辑哲学论》(Prototractatus)。目前国内学者并未注意到这部《原逻辑哲学论》对理解《逻辑哲学论》的重要价值,或者有些学者虽然注意到这个手稿,却只是认为“总得来说,两者并无重大的区别”⑦。但《原逻辑哲学论》的重要地位应等同于或超过所有战时笔记的地位,可以说是一个研究《逻辑哲学论》的新的突破口。 1965年,冯·赖特⑧在维也纳发现了一份人们前所未闻的维特根斯坦的手稿,这份手稿被冯·赖特冠名为《原逻辑哲学论》(Prototractatus)。冯·赖特将此手稿编辑,将手稿的影印版也加进来一起出版,使这本鲜为人知的维特根斯坦的重要手稿,也即是《逻辑哲学论》的母稿得以面世。 《原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写给罗素的一封信中所说的文稿。他在信中说他的稿子在1918年8月已经完成。创作这个《原逻辑哲学论》的前期准备稿有7至9本笔记,但除了3本以外,其余都在维特根斯坦的要求下被销毁了。由于《原逻辑哲学论》内容的重要地位,它当前的新版售价十分昂贵,已经成为藏书家的爱物,是那些想要掌握《逻辑哲学论》文本细节并想了解《逻辑哲学论》最终版本中隐藏的“思想基因”的学者们向往的藏书,也是哲学系那些想要绕过文字的细枝末节来掌握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学生们的奢侈品。⑨ 《原逻辑哲学论》的大体结构是这样的:它分为两个迥然不同的部分。⑩从开头至第103页的第一条备注是第一部分,显然就是《逻辑哲学论》的正文内容,包含了大多数命题以及正文之前的献辞和格言,这部分的标题便是《逻辑哲学论》。第二部分从第103页的第二条备注至第121页,其中第119页至第121页是与《逻辑哲学论》中的前言一样的文字。与第一部分的备注不同,第二部分除了6条备注以外的所有备注都与《逻辑哲学论》中出现的备注的用词在大多数情况下完全一致。(11)这足以说明《逻辑哲学论》与《原逻辑哲学论》的组成关系。 具体来看,103页之前,该书第一部分由七条水平线分成八个部分,每一条线都开始了一个新的话题。(12)学者康金厚注意到,《原逻辑哲学论》可以概括为以下的结构:从第3页至第28页为第一部分,即为骨架命题(CORE-PT)(13);从第28页至第52页为第二部分,其内容源自包含《逻辑笔记》(Notes on Logic)(14)和1914年至1917年所写的前两本战时笔记之修改稿的手稿;从第52页至第60页为第三部分,其内容有关逻辑必须自己关照自己及其含义;从第60页至第64页为第四部分,其内容有关逻辑常项的本质;从第64页至第70页为第五部分,其内容有关逻辑命题的本质;从第70页至第71页为第六部分,其内容是附加的结论备注语;从第71页至第78页为第七部分,其内容为有关科学、对判断的分析、伦理、可能性等的“附属话题”;从第78页至第103页为第八部分,其内容为源自1914年至1917年所写的第三本战时笔记的手稿。尽管以上对《原逻辑哲学论》分节内容的来源有推测的成分,但从以上的结构中还是可以看出《原逻辑哲学论》与《逻辑哲学论》之间的紧密的基因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