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16.35 文献标识码:A 黑格尔在1800年11月2日给谢林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在我的科学形成过程中,开始需要的是人的要素,现在我必须走向科学,我的理想是形成一个反思的形式,在一个体系当中自我转换;现在我自问,当我到达了这个目的之时,我如何能够找到一种方法可以再回到某种与人的生命相关的行动上来?”① 这封信吸引了我们对黑格尔思想特质的关注:这一思想综合了最抽象的思辨与对现实实践最为细致的关注;借助于谢林的术语来说,即这一思想试图整合观念论与实在论。②同样一个黑格尔,在伯尔尼时期和在法兰克福时期所思考的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同时他还阅读了一些关于公共领域的经济学的、历史的和思辨哲学家们的著作。正是在这一时期,谢林发展了他的“思辨物理学”,这一思想隶属于另一计划。在这一计划中,关于自然的实证科学要把握所有现象的“绝对前提”,而非“驻足于似是而非,抑或假定,抑或仅仅是一种可能性”③,黑格尔也冒险去纠正牛顿天文学的错误,以自然的具体现实为名背叛了机械天体学中的“形式主义”④。在黑格尔看来,对于知识的体系化以及知识基础的关注,在经验论者那里还没有完成,而对于经验论的拒斥却可能引发它的同胞兄弟——形式主义的产生。⑤这一思想倾向在其成熟的作品中也从未改变。更进一步说,在给谢林的信中所展现的计划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黑格尔,他最初就试图最大限度地完成后康德哲学的体系化计划。这一计划就是要构建一个有着坚实基础、并设定了恰当前提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的这个雄心在《德意志唯心主义的最初的体系纲领》这一文本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谁是这一文本的真正作者?(黑格尔、荷尔德林还是谢林?或者不管是谁,这是一个集体反思的结果),这并不重要。在这一文本中,康德的形而上学的方向被转向了实践领域。这一文本一开头就宣称“整个形而上学在将来会进人道德的领域”。⑥当然这一转向是为了阐发其后的宏大规划:自然哲学、对于“人类作品”(l'
uvre des hommes)的历史性考察,以便削弱国家所具有的优势性幻象,美学以及宗教哲学,这一宗教哲学将“理性和心灵一神教”与“幻象的多神教”结合起来。⑦这一文本以某种方式描述了在成熟时期的黑格尔思想中的体系规划,而不仅仅是重构了一个体现人的自由精神的“理性神话”的大胆计划。后来黑格尔似乎放弃了这个野心。但一方面这个神秘的任务在客观精神的制度中归回了,另一方面,对于《哲学全书》的作者来说,思辨理性并非要重归于神秘,事实上: “人类理性的这种本能的产物,缺乏思想的形式,并不能作为原初科学认知存在的证明,毋宁说,这是毫无科学性,但却必要的存在物。”⑧ 黑格尔的体系并不包括“神话的哲学”或者哲学神话学;这与谢林的哲学很不相同,后者在其发展演进过程当中,其哲学观点“仅仅成为了某种可能性”。⑨所有那些神秘性不过是真理在展开过程中的一种表象;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黑格尔能够判定“在逻辑学的开端思考神话的衰落”⑩是恰当的。 1800年的《体系的片段》(Le 'Fragment de système')集合了这一时期黑格尔思想形成的诸多原则,这些原则是在与康德思想的斗争中形成的。正是在这一斗争的过程中,黑格尔发明了诸多“不可思议的概念”(显然,这种不可思议是相对于知性和反思哲学而言的):爱、命运、生命。这一文本中体系性的贡献并不如在《纲要》中表现得那么明显。但是,这一文本中所试图说明的是一种自然的思想,以及生命与生命之基础的和解所带来的精神(l'esprit)。在此仅仅是命名的变化,而没有根本性方向性的变革。在法兰克福时期,黑格尔相对于知性的“死亡”提到了“生命”,而“生命”在随后的耶拿时期,就成为了黑格尔体系基石的“概念”。关于生命的思想(也即‘概念’)作为一个过程,通过“死亡、对抗,知性”的转变,并没有妨碍生产出一个“无限的真理”(11):由此可见,这里所使用的概念对思想的描述与黑格尔的成熟体系已经非常接近了。正是在“绝对的对立”中,并且也仅仅源于这一点,“统一”与“和解”的思想得以完成。宗教曾经表达了对这一和解的迫切要求,但却无法给出一个恰当的方法。总之,黑格尔哲学在此比那些通往完善、通往知性、通往非一生命性的存在的哲学做得更好。体系(也即充满活力的哲学)的目的只能是去思考在分裂当中,并通过分裂而才得以实现的和解,简言之,思考真实所具有的过程性(la processualité du réel)。 这一体系性、过程性的概念将在耶拿时期趋于成熟。例如黑格尔在《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一书中就曾经提到哲学将要“到达体系”,哲学的行动应该“扬弃分裂”;哲学不能被消解在诸多对立中(主体或者客体),也不能引向无限。(12)相反,我们需要思考差异对立当中的同一性,简言之,需要思考“同一性与非同一性的同一性”(13),这种同一性自身是绝对的。在此所剩下的不过是给予这种哲学一个合适的命名,并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将其展开罢了。这个命名,将是“概念”,这个合适的地方,就是《逻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