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13)04—0122—09 对于美国副总统华莱士(Henry Agard Wallace)在1944年对中国陪都重庆的访问,学界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观点,即认为华莱士访华的主要目的在于调解中苏关系和国共关系,以及争取蒋介石同意美军观察组前往延安等中共控制区域以获取情报。①对于访华的成果和影响,有学者指出,美军观察组前往中共控制区域,国民党甚至中共本身都认为是华盛顿承认中共或者亲共的表现。②另有学者强调华莱士的意见对美国对华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久之后史迪威被取代,即是美国政府试图通过积极行动影响蒋介石的努力。③然而,重新检查蒋介石日记以及美国外交档案,可以发现华莱士访华本身是中美关系陷入僵局的产物,而且在华莱士抵达重庆前,蒋介石就已经决定对美国妥协,同意美军观察组进入延安。罗斯福虽然接受了华莱士的建议,对华采取积极措施,但具体内容则是采纳了马歇尔的意见。华莱士访华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之所以被夸大,是由于蒋介石对他的印象较为恶劣所致。 一 华莱士出访与美军观察组之间的联系 开罗会议后,中美关系呈现了微妙的特点。蒋介石对美国政府在反攻缅甸问题上的出尔反尔,以及在中国远征军渡江作战等问题上采取的胁迫措施非常不满,而且由于美国政府在关于财政经济的交涉上拒不让步,中美之间包括十亿美元贷款、反租借物资和由中国政府垫付美国军费等谈判,在这一时期也陷入僵局。蒋介石对美国在经济上的拒不让步以及多次要挟不再拨交租借物资的措施十分愤怒,在日记中指责“美国对汇价与军费之欺诈压迫日甚一日,且藉口云南开远境内发生抢劫美国军车案以不发租借法案武器为要挟”。④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国共关系的兴趣也在逐渐增强,并试图主动参与其中。蒋介石对美国的态度极为忧虑,并设法拒绝美国的干预。皖南事变之后,在与美国总统特使居里(Lauchlin Currie)的会谈中,蒋介石强调“此实纯为一整饬军纪问题,绝不牵涉政治,望于致华盛顿报告中,详申此点”。⑤而居里则表示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关心国共问题“绝无判别责任之意,其衷诚所期望者,惟愿中国抗战之实力不受共党问题之影响,永远保持其完整,以完成抗战之大业”。⑥针对居里所提内战的危险,蒋介石致电宋子文,表示“中国共产党除宣传以摇撼中外视听外,决无分裂与内战之可能。中央决更不愿有内战之事”。⑦ 然而蒋介石的努力收效甚微,美国在国共关系上对其施加的压力与日俱增。在开罗会议前,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兼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将军(Joseph W.Stilwell)提交的使用中国共产党部队的备忘录,以及罗斯福在开罗会议时提出的“联合政府”建议,预示着罗斯福和美国政府准备介入国共问题。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关注国共问题,从政治层面,带有推动国民政府进行民主化改革,增强统治力,扩大统治基础,以便团结一致对抗日本的目的,而从军事角度则是为了防止国共之间爆发内战。国共关系紧张导致了双方大批部队被用于互相防备,而不是对日作战。 由于对日战争形势发展迅速,在1943年,美国政府进一步要求建立与中国共产党直接的联系,以便双方进行军事合作。因为中共控制区大部分在华北,与其建立直接的接触,有利于美国军队搜集华北地区日军的情报和气象资料,尤其是美国开始着手执行马特洪恩计划,更急需获得华北地区的气象情报。1944年1月24日美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约翰·戴维斯(John Paton Davies Jr.)提出了向华北中共控制区域派遣军事观察组的建议。⑧而罗斯福向蒋介石正式提出派遣美军观察组的要求是在2月9日,表示出于对日作战的需要,美军观察组需要派往陕北、晋北和其他华北地区。罗斯福强调这只是其个人的请求。⑨ 面对美国不断提出的要求,蒋介石内心对美国的动机充满猜忌,接到要求后在日记中认为“罗斯福总统来电欲派遣观察团到陕北山西及华北,以侦察华北与东北之敌情,其实此为共匪宣传所迷惑,急欲前往延安明了共匪情形,而其在华一般幼稚武官中毒更深,进一步欲利用共匪,并协助其武器以为牵制我国军之谋”。⑩因此在21日与美国陆军贺恩将军(Gen.Hearn)谈话中表示欢迎美军人员到晋绥等地视察,而不能去延安,并且严重警告美国驻华武官不应与中共公开交往。(11)蒋介石在3月1日对罗斯福的要求做了正式回复,表示欢迎美军观察组搜集日军在华北和东北的情报,但表示要将其活动范围限制在国民政府控制区域。(12) 对于蒋介石的回复,罗斯福一面表示感谢蒋介石同意美军观察组计划,一方面又表示美军观察组将尽快前往华北和西北地区。(13)此时,美国政府并未明确要求军事观察组进入中国共产党控制地区。4月4日,国务卿赫尔(Cordell Hull)与陆军部长史汀生(Henry Lewis Stimson)要求罗斯福促使蒋介石同意美军观察组进入中国共产党控制区域。罗斯福虽然同意,但并未立即行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