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13)04-0040-06 增值评价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目前主要运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效能评估、学生学业成绩测评等方面。相较于基础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属于专业教育,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更加多元、复杂,增值评价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应用目前还比较有限。在当前全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普遍诉求背景下,如何科学评价高等教育机构自身的效率和效力,特别是如何评估高等院校之于学生的影响力,如何精确测量大学四年学生各方面发展状况及其增值幅度,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涉及增值评价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问题,探讨增值评价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方面的适用性及前景,本文从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一、增值评价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理论基础 1.高等教育中的增值评价 在高等教育情境下,所谓“增值”是指大学教育对学生学业成就以及毕业后的工作、生活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而增值评价即是对这种影响程度的测量①。由于大学生毕业后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数据难于获得,目前增值评价主要运用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评估及其各方面发展状况的监测。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增值评价属于教育生产函数范畴,通过监测大学生学习成果及其增值幅度,将大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从其他诸多因素中分离出来,评估大学之于学生的影响力,从而最终考量高等教育机构的内部效率和效力②。增值评价的结果有助于深入解释高校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机制,为改进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依据。 2.增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增值评价同时关注大学生学习的起点、过程与结果,其所体现的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理念,本质上来源于人的发展理论,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于美国心理学界的大学生发展理论是人的发展理论在高等教育情境下的运用,它为增值评价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在心理学领域形成的大学生发展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人的发展理论在高等教育情境下的运用,其基本目标是解释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发展成为了解自我、他人及世界的成熟个体的过程。在大学生发展理论集群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包括个体与环境互动理论、认知结构理论、社会心理与认同发展理论、类型理论、整合型理论③,这些理论分别论及了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个体与校园环境的关系,个体所经历的认知、情感、能力与认同等方面的发展,学生群体间的人格类型差异,大学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介入作用等问题。大学生发展理论对学生发展过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使其成为高等教育情境下增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在上述代表性的大学生发展理论流派中,个体与环境互动论是基础性理论,为其他流派的学生发展理论研究奠定基础。该理论强调学生个体与大学环境的相互作用,重点解释大学校园环境如何影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④。个体与环境互动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阿斯汀,他在数十年大规模追踪调查及对动态数据的持续研究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学生参与理论(student involvement theory)⑤。该理论认为,大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⑥,他们从大学经历中所得到的收获就越大。学生参与的形式丰富多样,既包括学术参与,也包括课外活动参与以及人际互动;同样,学生发展的内涵也十分广泛,既包括认知发展,也包括道德情感以及能力人格的发展。学生参与理论自创立以来,引发了后续海量研究和讨论,其原因在于它所蕴含的独特性和重要性,相较于其他的学生发展理论,学生参与理论更为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视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为大学重要的财富和资源。学生参与理论中所包含的“参与”、“过程”、“全人发展”等思想内核对增值评价理念与方法的完善,以及增值评价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均产生深刻影响⑦。 二、增值评价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实证方法 1.适合于增值评价的数据如何获得? (1)关键指标的度量。在高等教育情境下,学生的学习成果(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是增值评价的关键指标,如何界定和度量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⑧。皮特·尤厄尔(Peter T.Ewell)认为大学生学习成果是指学生参与一系列学习体验后,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收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学生学习成果分为认知、非认知的,心理、行为的,在校期间、大学毕业后的成果⑨。学生学习成果的概念界定是广义的、宽泛的,但在具体度量时,则是狭义的、具体的,例如,在美国以及OECD的高教评估中,对学习成果的度量主要采用“核心认知能力”或“一般技能”,主要包括书面交流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批判思维能力,其目的不仅在于考察大学生四年就读期间核心能力的发展状况及其增值幅度,还在于增值评价的结果可以进行跨校、跨地区、跨文化的比较。当然,随着人们对大学生学习成果概念的理解不断加深,在具有通识性、一般性的“核心认知能力”之外,不同学科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诸如情感、态度、人格等非认知层面的学习成果,也将逐步纳入增值评价关键指标度量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