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095-1760(2013)02-0020-11 今人提到大学理念、大学理想、大学制度时,浮现在中国学人脑海中的理想模式就是蔡元培主政时期的北京大学以及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这是古典大学模式在中国的最好时光。1916年12月,蔡元培在他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第一次发表的演说中提出:“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生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1917年初,蔡元培发表演讲称“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若“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1]饱受德国古典大学理念浸染的蔡元培将大学视为研究高深学问,追求真理之机构,学法科不是为了个人做官,学商科不是为了个人发财。但是,纵观今日之高校,MBA、MPA、法律硕士等独领风骚于全球,读书已成为做官、经商、谋生之必经途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冲破了蔡氏理想中的古典大学的边界。故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校长克拉克·克尔说,大学应该为社会提供服务,是一个以社会为对象的服务站。由象牙塔到服务站,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从西欧中世纪走来的中世纪大学,到现在已有近千年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大学组织在不断变革。但是,大学的真正伟大变革是在“二战”之后,自美国始出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浪潮,高等教育组织日益多样化,大学已不再是一个统一的、一致的、高度同质化的学术组织,高等教育所关注的组织体系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所指的“大学”。 今人每每怀念过往,痛斥今天,但是,蔡氏时代的古典大学已经是落日余晖,残阳夕照,是余音绝响,我们今天的大学不可能回到古典大学时代。大学已经从古典大学发展到现代大学,大学的理念、制度、模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企业化组织模式越来越成为大学的组织模式,大学的知识生产已由自由探索为主发展到协同创新,大学的学术共同体正在走向一个分裂的整体,大学正由古典大学进化到现代大学时代。 早在1928年,美国学者弗莱克斯纳在牛津大学演讲时说过,大学像其他人类组织——如社会、政府、慈善组织——一样,处于特定时代的社会结构之中而不是之外。大学不是孤立的事物,不是老古董,不会将各种新事物拒之门外;相反,它是时代的表现,是对现在和未来都会产生影响的一种力量。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大学的黄金时代来临了。现代大学表现出与古典大学不同的组织形态。 由古典大学到现代大学,大学组织的角色与地位发生着变化,大学由社会的边缘进入到了社会的中心,由“象牙塔”成为“社会服务站”进而发展成为“发动机”。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社会多种需求,提供多种就业人才,经费来源也日益多样化,为社会服务成为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职能。1991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斯特教授在一次讨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会议上系统地论证了高等教育在人类社会现代化中的作用,明确地把大学称作是信息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或“火车头”(engine of development)。高等教育被视为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发展的新动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大学不仅仅是、也不可能是远离世俗、远离社会的“象牙塔”,而是越来越成为“服务站”。正如美国学者德里克·伯克所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学是象牙塔的说法过时了。相反,有一张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把大学和社会其他机构联系起来。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日益取决于社会的需求与变化,高等教育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成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连接的子系统,并且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子系统,“世界发展的动力之源”正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新定位。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中东阿拉伯动荡,人类期盼科技革命引领世界走出困局,希望科技革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大学作为发动机,在推动科技革命,引领世界走出困局方面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由古典大学到现代大学,大学组织的知识生产性质正在发生变化,知识的价值正由非功利性、公益性、公共性走向了功利性、现实有效性。大学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生产机构,而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知识传播与普及、扩散机构而存在。大学往往被称为“学问之府”、“知识的加工厂”,并且大学所加工的知识并非一般的知识,而是高深的知识,这种高深知识具有专业化、自主性等特性,强调发现真理、探求新知。大众高等教育时代,高校更加强调知识传播。换言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种职能。但并不是每一所高等教育机构都要承担这三种职能。只有少数既从事知识传播,更重视知识生产的研究型大学才能承担这三种职能,而一般院校只承担教学职能,从事知识传播工作,以培养各种人才为主要任务。众所周知,知识生产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十年磨一剑”,“板凳要坐十年冷”,知识生产短期内难以见效,要求实行同行评价,给教师充分的学术自由。现代高等教育中,只有少数教师从事知识生产,而大部分教师从事的是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工作,是对知识生产的再加工、再创造,这种工作除了同行评价之外,而且应该加入顾客评价、消费者评价和社会评价。这也正是当代问责制、绩效评价在高校兴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