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09-0003-07 人口因素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回顾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庞大的适龄人口与精英筛选机制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当前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两种值得深思的现象:一是近五年高考报名人数持续下降,从2008年的1050万下降到了2013年的912万;二是中国高校数量仍在持续扩张,全国各地新建、筹建本科院校不断增多,2008年3月至今,全国共有257所高等院校获批升格为“大学”,占到目前全国高校总数的10.35%,其中2013年筹备新建本科院校及筹备升格本科院校达177所。在逐渐减少的高考报名人数与不断增长的高校数量之间,我们不难看出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将面临生源形势逆转的全新挑战,高等学校的生存环境与发展模式也必将因此发生根本性转变。生源问题将是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约束,近十余年来快速扩张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亟待调整。对生源拐点到来的趋势进行未雨绸缪考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从人口结构看,中国人口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剧烈转变,人口出生率自1987年以来持续下降,导致各层次教育的适龄人口均出现下降趋势。虽然高等教育受到人口因素影响的时间要滞后于中小学,但近五年高考报名人数连续下降的事实,反映出人口转变的寒意已然袭向金字塔之尖的高等学校。事实上,在学术研究领域不少学者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且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生源危机的出现不可避免,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应对之策。杨益民和凌亢[1]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对考生和学校这两类行为主体的力量对比变化进行研究,认为高等教育招生将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部分高校将因生源不足而产生生存危机,尤其是社会公众形象不佳的和地域位置较差的学校,更是难为“无米之炊”。陈伟和顾昕[2]认为新生人口减少将沿着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龄链条最终作用于普通高校报名人数,未来普通高校的计划招生数可能会超过报考人数,出现录取率达“百分百”的现象,提出“控制人口数量将是中国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一项重要任务”。贾永堂[3]通过对弱势高校的生源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催生了一批弱势高校,这个群体的数量还在不断扩大,其薄弱程度也在不断加重,学生的入学愿望与入学能力也在持续弱化,弱势高校必将面临生源短缺的困境。袁先海[4]则以独立学院生源为例分析了高等教育人口问题,认为全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下降对独立学院的生源影响更大,在生源危机面前,独立学院要有所作为,须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从现有研究来看,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如果不改变中国高等学校现有发展模式,未来部分高校将面临破产危机,同时会产生教学质量、教育效率和学校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现有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以定性分析为主,较少对人口结构与高等教育发展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二是没有形成规范的理论体系,多是进行经验分析或是对近年来出现的社会现象进行“就事论事”的探讨。 从高等学校近几年的招生实践来看,招生难问题的日益凸显正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各地高校为了争夺生源花样百出,“美女招生”、“卖萌”广告层出不穷,甚至在南方的一些城市“空调房”也成为“卖点”之一。从人口转变理论层面看,高等学校的生源危机类似于经济学意义上的“刘易斯拐点”。就高等教育生源而言,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化扩张,生源供给开始改变完全弹性的状态,成为稀缺资源,生源“价格”开始上涨,这时高校必须以更加优惠的教育回报才能招收到学生,因此这种生源转变的现象可称之为生源“刘易斯拐点”。 高等教育生源“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会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从不利的方面看,高考报考人数逐步减少将会成为一个常态。一方面,高考适龄人口会逐步减少;另一方面,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和高等教育服务国际竞争的加剧,选择报考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考生会持续增加,对中国高校生源的分流作用会愈发明显。因此,中国高校生源逐步萎缩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势必会导致部分高校由于生源不足而面临困境。同时,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绝大部分高校为公立学校,其退出机制尚不健全,一旦出现生源枯竭,将面临人员分流、资产处置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从有利的方面看,生源问题会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通过院系、学科及专业资源的调整与优化,由注重学生数量转变到提高办学质量上来,发挥高等院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根本转变的一个契机。若能及时把握变动趋势,决策得当,人口与教育的互利作用将会提高国民的总体福利。从不利的方面看,如果不能根据人口结构变动趋势及时调整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则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不利影响。因此,根据人口转变特征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进行及时调整变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二、人口转变与高教生源“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是关于二元经济中劳动供求转变拐点的论述。主旨思想是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业部门富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不断转移,劳动力会由无限供给逐渐走向短缺,工业部门的工资开始上升。其实质在于劳动力供给由过剩向短缺转变和劳动力工资从不变向上涨的转变[5]。“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意味着劳动力无限供给时期的结束,支撑工业部门快速扩张的廉价劳动力将不复存在。与劳动力供需结构转变类似,高等教育领域也存在着类似的“刘易斯拐点”,我们不妨构建一个简单的高等教育生源“刘易斯拐点”模型对此加以说明(见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