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51.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71(2013)02-0004-11 长期以来,德国外交与安全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要保持德法关系(欧盟)与德美关系(北约)之间的并行不悖(Sowohl-als-auch),避免出现必须作出“非此即彼”选择(Entweder-oder)的状况。然而,在2001年恰恰出现了这样的困境,当时,德国对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说“不”,并明确地站在了法国一边,从而使德美关系一度陷入低谷。更加令人困惑的是德国2011年在利比亚危机中的表现:3月17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1973号决议的表决中,德国与“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一起投了弃权票,这是德国在其战后历史上第一次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中不支持其所有的欧盟和北约盟友,这样“非此非彼”(Weder-noch)的决定让盟友质疑德国似乎又要走一条“德国道路”①。 德国在利比亚决议上的弃权决定不仅令其盟友不解,而且也损害了德国在其盟友中的形象。有鉴于此,可以想见,德国政府在其后的相关决定中,势必将努力证明自己的联盟能力,以修复其在盟友中的形象。为此,本文除了分析德国在利比亚危机中的表现及其原因,还将考察德国其后在叙利亚问题和马里内战中的表现,由此更好地把握德国在利比亚危机以来在安全政策上的新动向。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一方面德国的安全政策、尤其是在把联邦国防军作为外交政策手段上依然受到了德国“克制文化”的影响,表现出矜持的特征;但另一方面,德国在联邦国防军外派的决定上日益以国内政治为导向,根据本国利益来具体衡量德国派兵与否的损益,由此,德国的外交与安全政策表现出“有限的正常化”。 一、利比亚、叙利亚和马里:从联合国安理会弃权到参与防御与训练行动 如上所述,德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在利比亚上空设立禁飞区的决定中投了弃权票,且未参与其后的军事行动。为了判断德国在利比亚危机中的表现只是偶尔“开小差”,还是持续的政策变革,有必要进一步考察德国在利比亚危机之后在叙利亚问题和马里内战等事件上的表现和作为。 (一)利比亚危机② 对于欧盟包括德国而言,利比亚具有特殊的重要性③,除了同非法移民以及同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犯罪作斗争之外,拥有非洲最大石油储备的利比亚对欧盟的能源供给尤为重要:欧盟10%的石油供应来自利比亚;在欧盟各成员国中,意大利从利比亚的石油进口甚至达到了总需求的24%,德国的进口中也有6%来自这个北非国家④。 早在2011年2月利比亚出现陷入内战迹象之时,德国战舰就被派往了利比亚海岸,虽然它们正式的任务是撤离德国公民,但是,它们构成了军事上相当灵活的、可投入各种不同军事行动的基础。最初,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也认为在经济制裁以外,对利比亚采取进一步行动是可能的,其中,他并未明确排除在利比亚上空设立禁飞区的可能性。⑤只是德国为这种可能性设置了前提条件,即阿盟同意以及联合国通过相关决议⑥。 但是当这些条件都达到后,德国却在联合国安理会投了弃权票。德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彼得·维特希对此解释说:“德国完全支持经济制裁[……]但是,做出使用军事力量的决定常常是极其艰难的[……]我们看到了巨大风险。不能低估大规模丧生的可能性[……]因此,德国不支持决议中预见的[……]军事选项,此外,德国将不会用自己的武装力量来为这样一场军事行动做贡献。”⑦对于联邦国防军的不参与,默克尔总理的辩解是,“在国际范围始终有分工”,其他国家也未参与某些联合国干预行动。但是,默克尔同时表示,这个决议“现在也是我们的决议”;德国虽然不参与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但是德国仍然“无限制地”赞同联合国1973号决议的目标⑧。由此可见,似乎德国反对的不是决议的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担心军事行动的危险与风险,尤其是担心德国如果投赞成票,势必参与军事行动⑨。德国在军事干预利比亚的问题上的纠结,尤其简明地反映在德国国防部长德迈齐埃的一番表述上:“虽然心(对军事行动)在说‘是’,但冷静的头脑说:随它去。”⑩ 对于德国投弃权票,除了左翼党基于其一贯的反干预的主导文化坚决反对联合国决议外(11),德国执政党(基民盟/基社盟与自民党)和其他反对党(社民党和绿党)内部都有不同意见(12)。但是,无论如何,德国政府在利比亚决议上投弃权票符合德国民众的态度。根据《莱比锡人民报》2011年4月初的一份问卷调查,有三分之二的德国人(67%)支持德国投弃权票和不出兵。值得注意的是,反战者和拥护者横跨各个政党阵营,其分布为:有四分之三的自民党选民和左翼党选民、三分之二的基民盟、基社盟与社民党选民持上述和平主义取向,只有在绿党的选民中,有一半人反对德国弃权,要求德国参与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13)。 鉴于德国不参与北约的军事行动(14),德国从地中海撤出了战舰,以避免卷入任何形式的军事冲突。但是,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步骤,努力修复由于德国投弃权票给其联盟政策所造成的碎片:德国不仅允许美国为对利军事行动利用其在德国的美军基地,而且主动示好,在3月19日在巴黎举行的利比亚问题欧洲特别峰会后,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愿意加强在阿富汗的军事投入,以此减轻北约在利比亚投入军事力量所产生的负担。为此,在联邦政府的推动下,德国联邦议会在3月25日就德国士兵参加北约在阿富汗的预警行动(AWACS)做出了决定,这个决定从联邦政府提出到议会通过,前后只有48小时,在极短的时间里把阿富汗行动和利比亚行动做了一个交换。此外,在德国的推动下,欧盟决定设立欧盟利比亚维和部队(EUFOR Libya),若联合国提出请求,该部队将向利比亚的人道救援行动提供支援,行动目的是以“特殊手段”保障难民安全地流动和撤离,支援人道救援组织的活动。德国政府表示将派联邦国防军参与这一人道主义军事行动,反对党也表示将对必要的联邦议会授权投赞成票(15)。因此,如果欧盟维和行动启动,德国最终将绕道回归,以某种方式参与到对利比亚的行动中,但事实上这一行动由于卡扎菲政府的倒台并未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