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1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3)04-0083-07 一、想象问题的论域 对胡塞尔的想象学说的研究是十分困难的,这缘于想象问题本身是现象学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胡塞尔对想象问题的讨论时间跨度大、立场经常动摇,更缘于想象问题在胡塞尔那里涉及多个层面的讨论,而研究者常常容易将不同层面的想象问题混淆起来。这些困难,使得传统的观点认为现象学不能处理先验想象问题。至今,人们对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承认和激活康德意义上的先验想象力这一问题尚未达成正确的共识。而这一问题中的一个更具体的问题——作为现象学的根本方法的本质直观(“自由想象的变更法”)是先验想象力吗?——更是屡屡得到错误的回答。 为了给回答这一问题奠定基础,我们首先区分胡塞尔讨论想象问题的论域,也即注意从整个现象学所涉及的不同层级上考虑想象问题。胡塞尔在内时间意识的讨论中划分了三个层级:1、“客观时间中的经验事物”;2、“构造着的显现多样性,在前经验时间中的内在统一”;3、“绝对的、构造着时间的意识流”①。现象学悬置了第一层级,而保留了第二和第三层级,后两者都是先验现象领域。所以,我们首先必须区分,胡塞尔对想象的讨论是在哪个层级上进行的。由于第二层级涉及的是意向行为和意向对象的意向性结构层级,而任何经验想象,都要以被立义了的含义对象为前提条件:想象总是对某物的想象。因此,这里胡塞尔谈及的必定是康德所说的经验想象,例如想象是作为一种和当下拥有相对的当下化行为,是一种不做存在信念设定的虚构行为,等等。同时,胡塞尔在第三层级,即内时间意识的滞留—原印象—前摄结构中(这是一个发生了“‘立义内容—立义范式’的消融”②的层级),也谈及滞留和前摄作为想象,这个层面的想象,正相当于康德意义上的先验想象,因此就有康德与胡塞尔的如下对应:
这个对应看起来似乎很工整,其实内在地包含了胡塞尔与康德的深层对立。只有通过对这个深层对立的阐明,才能够充分地解释这个问题:为什么胡塞尔思想中有经验想象和先验想象的对立,但却从未采用先验想象的概念③。这个对立首先表现在,在康德的先验哲学框架中,经验想象问题是被排除在外的,因为它对解释先天知识的可能性没有贡献,因而只是一个心理学问题。而在超越论现象学那里,经验想象是意识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型,是现象学构造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我们后面还将要表明,正是经验想象构成了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的基本内核。由于经验想象经过还原后位于超越论现象领域,因此,当我们把康德的transzendental译为先验,胡塞尔的transzendental译为超越论,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在胡塞尔那里存在“超越论的经验想象”和“超越论的先验想象”,它们相对于世间性的经验想象和先验想象。胡塞尔的超越论哲学和康德的先验哲学的异同在这里就暴露出来了:两者的一致之处在于,都是基于要从主观性去追溯一切认识的根源的这一动机,即都属于近代以来的主体论哲学这一潮流,但这个主观性在两者那里是不一样的。“欧根·芬克以简洁的形式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即对于批判主义来说,与‘先验的’相对的概念是‘经验’(empirisch),而对于胡塞尔来说,与‘先验的’相对的概念则是‘世间的’(mundan):批判主义的先验概念是通过(对于胡塞尔来说仍然是世间的)先天的世界形式而规定的,然而对于胡塞尔来说,‘先验的’指涉的是从世界中超脱(Transzensus)出来构造世界的、而本身不是世间的主观性,‘先验的’最终意指的也就是这种主观性本身。”④因此,经验想象作为经验的一种类型,就处于先验哲学的范围之外,而在胡塞尔那里,经验想象作为经验则通过先验还原而重新被纳入考察范围。所以,如果我们区分其用语,则可以说,胡塞尔把康德的仍作为世间性的经验想象和先验想象,在超越论的视野中,重新还原成了“超越论的经验想象”和“超越论的先验想象”。当胡塞尔为了表明他与康德哲学的一致性而采用了相同的术语transzendental时,他就无法再在术语上对经验想象和先验想象做出区分了。正是这一点给研究者造成了困难。 二、想象学说的地图 接下来,我们将粗略地描绘一下整个胡塞尔想象学说的地图,从而确定本质直观的自由想象在其中的位置。John B.Brough把胡塞尔对想象的整个研究概括为三种基本理论:第一、图像理论。在1905年以前,胡塞尔明确持这种理论,即想象作为一种直观表象不在场的意识方式,遵循的是图像意识的结构方式。在1908年,胡塞尔表述为:“想象表象……在想象图像中再现它们的对象,正如一般图像表象在物理图像中完成再现一样。”⑤这种理论在1909年被胡塞尔明确抛弃。第二、构造的再现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感知立义激活感知材料,而想象立义激活想象材料,因此,想象立义是一种当下化的意识类型,通过再造想象材料而进行想象。在1909年之后,胡塞尔考虑到了这个理论的根本困难:无法对想象材料和感知材料做出根本区别。然而,直到《观念I》和《经验与判断》,胡塞尔都没有放弃这一理论。第三、1909年到1911年提出内时间意识理论,并一直贯彻到最后。这种理论要求在滞留—原印象—前摄的内时间意识结构中,去说明想象。依据内时间意识理论,再现理论中的感觉材料和想象材料,就重新被看作是被构造的意识,也即内时间的原初意识和再造意识。 这样的概括是很恰当的。但我们需要特别强调,图像理论是一个错误的、应被且已被抛弃的理论,而内时间意识理论虽然表现为对再现理论所包含困难的解决,但却并不构成对后者的否定,而是对它的一个扩展。Brough一方面谈到了再现理论的困难,另一方面又把内时间意识理论看作对困难的解决,容易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即误以为再现理论是一个自身成问题的理论。而实际上,再现理论并不被胡塞尔认为是错误的,而只是需要进一步解释的理论,因而他一直致力于对这个理论进行丰富和充实。据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1910年之后胡塞尔对想象问题的看法,达到了相对稳定,而它又分成两个部分,即意向构造层级的想象和内时间意识层级的想象。 内时间意识层级的想象,在形式方面,将通过对绝对时间意识的描述而得到澄清;在内容方面,以触发、相似性的合规律性、联想、视域积淀等等概念而在被动综合的发生学构造层面得到描述。意向构造层级的想象,在《想象、图像意识、回忆》所收集的讲稿和手稿中被不断讨论,在其1921—1924年的手稿中得到较为清晰的描述⑥。具体说来,具有如下的结构:首先一切想象被规定为当下化,从而与当下拥有的感知相区别。而当下化的想象,又依据是否进行信念设定,而区分为设定性想象(回忆、期待、幻想)和自由想象。后者即作为本质直观的想象,构成一个拟(quasi-)意识、好像(als ob)意识。而图像意识,则作为需要依赖感知中介的想象,而与一般独立再造的想象相对立。详见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