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自我问题和时间问题在自苏格拉底以来的西方哲学传统中拥有根基性的地位。与西方哲学史上的先哲们一样,现代和后现代哲学家们同样对这些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甚至为之殚精竭虑。但与其他哲学家不同,例如与福柯、德勒兹等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对这些问题相对激进的处理方式不同,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将自我问题安置在他所揭示的现象学时间性的基础上,尊重传统哲学的起点和思考方式,实现了对这些问题更为温和的、内在的更新和突破。笔者认为,在动辄以强调理论突破上的彻底性、甚至颠覆性为荣的今天,这种突破上的内在性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胡塞尔对自我和时间性这两个现象学核心问题的讨论延续了三十余年,我们这里不可能一一涉及,因而本文将主要聚焦于胡塞尔在现象学时间性的基础上对自我问题的各种形态的建基这一问题,以期能够在时间性的基础上逐一摆明现象学本我的各个层次、实事特征以及彼此间的实事关联,为自我问题的当下研究提供一个可供进一步展开的平台。 一、现象学的时间性 胡塞尔在几乎延续了其整个哲学生涯的内时间意识研究中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先天的时间性构架,依奠基秩序来说,它们分别是:由横意向性与纵意向性所构建的绝对流的双重意向性、意向双枝、具体当下、涌流—持立的活的当下与印象性的原同时性。论题所限,这里作概要性的说明。① 作为早期时间意识研究的最主要的成就之一,绝对流的双重意向性首先展示为滞留的具体流逝样式,即滞留的横意向性和纵意向性;在“贝尔瑙”时间手稿中,基于对前摄与滞留间的关联的专题考察,双重意向性获得了完整的表达形式。 滞留与客观性的意向活动不同,它标示着意识相位与相位间的形式化的意向关系,②胡塞尔也称之为特殊的意向性。③滞留概念的提出对胡塞尔现象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它表明:意识活动并非如描述心理学所限定的那样,仅仅是一种实显性的存在,相反,它恰恰显示出一种区别于对象指向的深层维度。在素材流的持续流逝中,滞留相位被具体化为两种形式:由诸现存滞留相位所构成的、直接支撑实显性意识的横意向性(Querintentionalit
t),以及由滞留的自身滞留化所建构的纵意向性(L
ngsintentionalit
t)。④在事态关联上,滞留的双重意向性间具有一种奠基关系,具体地说,滞留的横意向性中的现存滞留直接源自纵意向性中滞留相位的持续滞留化,而横意向性中的现存滞留相位的相合统一也相应地奠基于纵意向性中的滞留化相位的自身相合。 在“贝尔瑙”时间手稿中,胡塞尔通过对滞留与前摄相位的内涵意向的说明,即“滞留必然拥有充实性期待的因素”,⑤以及滞留序列“在同一风格中预期地‘指向’序列的持续的前摄”,⑥完善了双重意向性的先天构架。据此,双重意向不再仅仅被标明为滞留的具体样式,在滞留内涵的“被动机引发”与前摄的被合滞留意义的预期中,纵意向性中的自身相合的相继片段被持续地生成。与横意向性的现存套接结构不同,纵意向性由此显示出的是一种习性的“动机引发”关联,而回忆和再回忆之所以可能,也正是因为被回忆的相继片段始终存在于外指意向,即存在于滞留的动机引发和前摄的合义预期的接续中。 作为双重意向性的实事基础,意向双枝和具体当下在早期的研究并未得到专题论述,在“贝尔瑙”时间手稿中这一局面得到了改变:被胡塞尔视为直观性瞬间意识的具体当下,由充实的原印象和滞留相位,以及有待充实的前摄意向所构成;而作为具体当下之意向扩展的双重视域,即由持续的前指意向构成的前摄视域与由持续的后指意向构成的滞留视域,则被称为前摄和滞留的双重枝线。 纵意向性,准确地说,纵意向性中的相继片段之间的意向关联在素材流中直接生成奠基于由具体当下和意向双枝⑦构成的综合体。原印象相位与原初滞留在素材流中被充实,原初的习性关联据此被建立;在素材流的持续进程中,这种原初具体化的块片在持续的滞留意向和前摄意向中被意识到,直观性的瞬间意识由此扩展到了非直观性的区域,在实事上相关的是,原先直观充实性的顶点沦失为滞留枝线和前摄枝线的交切零点。⑧而纵意向中的动机引发和合义预期便奠基于这种向意向双枝延伸的原初的习性关联。 具体当下在其延续中拥有开端、结束和持续等充实样式。与这种具体的内容融合不同,流动—涌流的活的当下既是印象性与原初滞留的原融合,同时又是一种持立的绝对当下。即是说,具体当下建基于原现象流动中的原变化:原印象性的原变化以及原印象性向滞留性的原变化,⑨而这种前—素材充实的相位的原变化自然不会随着素材流的流逝而变化,因而它是一种绝对的持立当下,在此意义上,这种活的当下也可被视为涌流的持立当下。 在对活的当下的最终抽象中,我们可以发现,活的当下的原融合也拥有一种生成奠基的前史,即印象性相位的原同时性。在胡塞尔整个时间意识研究中,我们至少可以找到三次对此直接或间接的说明:首次说明是在1910年左右,胡塞尔在对原感觉意识的描述中提到“多个同时共在的原感觉次序”这一令人困惑的事态;⑩在“贝尔瑙”时间手稿中,胡塞尔在探讨绝对流的被意识性时第二次提到了一种相似事态,即原同时性中的连续次序的统一性;(11)而在后期的时间意识研究中,他再次提及:“在(原流动的)原现象的生活之原构建中,作为时间化的流动,这种生活就是流动的‘原共在’。”(12)有必要强调,这种原同时性或原共在并非一种可与活的当下的原融合截然分离的事态,它仅仅是一种在原融合的基础上对融合相位的存在前史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