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99(2012)04-0422-09 关于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以下简称民主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近年来国内学术界探讨得较多。但有关论著只注意到民主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客观上有利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和日后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逐渐兴起,却未注意到他们的这些介绍客观上对推进五四时期和五四后亦即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起到一些积极作用①。 其实,从辛亥革命时期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②,作为中国的非马克思主义者,民主革命派在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当然也就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③ 但是,他们当时力图从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马克思主义那里吸收一些对他们本身有裨益的成分,以利于他们反帝反封和进行他们所谓的“社会革命”。这样,他们就对马克思主义不断进行介绍,尤其是五四时期试图运用唯物史观中的某些基本观点来研究中国社会和历史,主张对中国社会进行全部改造包括根本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呼吁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到工农群众中去,继续而且更加批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等等。所有这些客观上对推进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多少还是起了一些积极作用。当然,今人也不能夸大他们客观上所起到的这些积极作用。本文拟就此进行具体分析。 一、从辛亥革命时期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民主革命派不断介绍马克思主义 五四时期和五四后,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中国先进分子尤其是早期共产主义者一直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如1919年5月,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在《晨报》副刊创辟“马克思研究”专栏,连载《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关唯物史观部分的摘译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的译文;此外,1919年9月在《新青年》第6卷第5号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较系统介绍马克思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李大钊的这些宣传帮助了国人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 但从辛亥革命时期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民主革命派也对马克思主义不断作些介绍。这客观上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为推进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前提条件。 (一)关于辛亥革命时期民主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 辛亥革命时期民主革命派中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朱执信。朱执信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主要体现于1906年1月、4月在《民报》第2号、第3号上发表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一文中。此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以下三方面的介绍: (1)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家世及其革命活动。如马克思“生于德利尔”,“父为辩护士,笃于教宗”;“马尔克少始学,慕卢梭之为人。长修历史及哲学”;创办革命刊物《德法年鉴》。“嫣及尔者,父业商,少从事焉。习利其利苦,乃发愤欲有以济之,以是深研有得”;恩格斯“既交马尔克,学益进”。两人出版《共产党宣言》后,“家户诵之,而其所惠于法国者尤深”。赞扬马克思在革命运动方面的贡献:“社会的运动,以德意志为最”,“而其功,实马尔克……尸之”[1]10-11。 (2)介绍《共产党宣言》中的某些内容。指出《共产党宣言》并非“乌托邦”;介绍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如“马尔克之意,以为阶级争斗,自历史来,其胜若败必有所基”;阐释《共产党宣言》关于“到目前为止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的思想;承认现实中存在阶级斗争;翻译《共产党宣言》关于剥夺剥削阶级私有财产权和改造社会的十条措施。还提及《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法德劳动者受《共产党宣言》影响,“与富豪抗”[1]15。 (3)介绍《资本论》中的某些内容。指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为社会学者所共尊,至今不衰”[1]17;阐述雇佣劳动是工人贫困根源的思想;介绍马克思关于资本来源于掠夺的主张。 此外,朱执信1906年6月在《民报》第5号上发表的《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一文中说:“顾自马尔克以来,学说皆变,渐趋实行,世称科学的社会主义。” 以上表明,辛亥革命时期朱执信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一定的介绍。所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一文中说:“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2] 除朱执信外,民主革命派人物宋教仁1906年6月在《民报》第5号上发表《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一文,简介第一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引用《共产党宣言》最后一段中的几句话和“万国劳动者其团结”的口号。廖仲恺1906年9月在《民报》第7号上选译美国柏律氏的著作《社会主义史大纲》,其中也简介马克思领导第一国际的活动,引述《共产党宣言》结束语:“万国之劳动者团结!” 尽管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不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条件,但此时期民主革命派的上述介绍客观上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当时国人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情况,并为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创造必要条件。 (二)关于民国初年民主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 民国初年民主革命派中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孙中山。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主要体现于1912年10月在上海中国社会党的演讲里。孙中山在演讲里赞扬马克思及其《资本论》,如:“德国麦克司者出,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为《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遂成为有统系之学理。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所本,不复专迎合一般粗浅激烈之言论矣。”“麦氏之说则专论资本,谓资本亦为人造,亦应属于公有”,此主张“为社会大多数谋幸福”[3]506,514。孙中山的这些介绍在当时有助于国人了解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