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真正的工业题材小说,产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而女作家草明则是工业题材小说的肇始者之一。 草明写作工业题材小说的历史几乎与解放战争进程和共和国工业化进程的脚步同步:在北满解放区写发电厂,沈阳解放后又随军来到沈阳铁路工厂,写下长篇小说《火车头》。解放后,随着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展开,她又扎根于中国第一个钢铁基地鞍钢,并于1959年出版长篇小说《乘风破浪》。“文革”结束后,又写作和出版了以“文革”动乱时期的北京机床厂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神州儿女》。此外,草明还写作了一些反映工厂和工人生活的短篇小说与散文。从《原动力》、《火车头》到《乘风破浪》和《神州儿女》,草明的工业题材小说堪称为40至70年代文学形象化的中国工业发展史,其工业小说的开创性、独特性以及在内容和艺术上存在的缺陷,既有作家本人的功力因素,更是中国现当代工业发展道路的时代性与复杂性、现当代工业题材小说发展的时代性与局限性分不开的,是现当代工业题材文学几乎都具有的现象和问题。“草明现象”在现当代工业题材文学既有独特性,也有普遍性。 作为经历过延安文艺整风运动的作家,草明与很多来自延安解放区的作家一样,其身份首先是体制内的党员和干部,然后才是作家,或者说是党员作家和干部作家,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政治家、革命家与文艺家的主次关系地位和身份意识已经完成转换的政治化作家。由此,这样的作家在进行文学写作时,往往会同时带来三方面特征:一是政治化或意识形态化的世界观、文学观已然形成;二是政治和意识形态决定的主题先行,即在写作之前或初始已经具有了比较明确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化的主题,而文学写作的动机和目的就是通过叙述和描写生活现象并转化为文学形象以表达主题,显示结论,完成政治和意识形态要求文学完成的诉求;三是如此写作和完成的作品总体上都属于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文学和服务文学。这里说的政治文学并非贬义,因为从清末梁启超倡导政治小说以来,启蒙、救亡和革命的时代主潮一直要求文学的配合和服务,中国近现代文学本质上大都属于“载道”的政治化文学。 因此,当草明在东北解放区开手写作中国现代第一步真正的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之际,《讲话》要求的将文学表现对象由知识分子和市民转为工农兵(革命现代性工程确立的政治和历史主体)、文学为工农兵服务的鲜明意识,以及东北解放区政治领导人的指示,使得草明写作《原动力》的主旨和目的非常明确:通过描写工人修复被日伪和国民党破坏的发电厂机器、给城市重新送来电力和光明、给解放战争和革命带来动力的行为,表现和揭示工人阶级的伟大先进即他们是革命和历史的动力与主体,文学化地呼应和传达草明参与和为之奋斗的革命在理论上确定的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和先进阶级的意识形态理念,同时描写作为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历史主体阶级的工人,其先进性和主体性必须体现出与政党和政治的联系,先进政党对其先进性的唤醒、培育与领导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原动力》的这种描写“大写的”的工人及其阶级先进性的理念和诉求,在小说中得到了基本成功的体现,这是这部小说作为工业题材文学的着力点和文学史“亮点”所在,当然,从人物形象、个性描写、场面与内容的丰富等小说艺术的角度看,这部小说还是相当粗线条的,叙述与描写的功力显然存在不足。 不过,作者的主观动机和诉求是一回事,能否完全落实和体现于小说文本则是另一回事。生活现象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往往会使作家先在或先行的世界观与意识形态目的未必同步和完满地灌注于具象的描写,传统文艺理论用世界观决定创作方法、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和对世界观进行纠偏与超越来解释这一现象。不管用何种理论解释,在《原动力》中,我们的确看到了该小说在鲜明的政治时代性主题下,内含和呈现出了一些更复杂和深刻的、对政治和意识形态诉求有所偏离乃至颠覆的东西。《原动力》描写的北满玉带湖发电厂,在东北光复后共产党已经来到此地建立政权、但还没有进驻发电厂之前,以老孙头为代表的工人群众就开始自发地、不计报酬地保护和维修机器,主动地找到县里的军代表要求恢复生产。然而,军代表拒绝了工人的要求,甚至对工业和电力表示蔑视,认为过去没有工厂和电力一样干革命。随着根据地的建立,新政权派来了几位干部。可是这些党的干部却有两种致命的缺陷:政治上缺乏对工人阶级先进性和主人公地位的认识与辨别好坏、敌我的能力,一度好坏人不分,未能依赖工人群众却任用坏人,致使工人对干部和新政权也产生疏远隔膜;业务上缺乏领导工业恢复与生产的能力,缺乏现代性工业文明的素质。在这样的描写和对比中,人们看到的是天然具有生产积极性的工人群众,与落后于工人、缺乏领导和管理工业能力的干部之间的矛盾(与暗藏的敌人的斗争则是另一条主线)。老孙头等工人在日伪垮台、国民党接收大员劫掠之际,能自觉智慧地保护机器,自发地修复机器并盼望恢复发电,是工人先天具有的阶级先进性——自身存在的“原动力”的自然体现。而作为在理论上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新政权和新干部,在老解放区形成的惯性思维和工作方式,使他们缺乏对工人阶级先进性和工业的足够认识,反而成为工人阶级先天的原动力不能发挥且造成挫伤的重要原因,客观上一度与暗藏的敌人和破坏者共同构成了对工人身上的“原动力”的破坏,对工业生产恢复和工业建设的拖累。解决干部对工业和工人的认识与领导能力、清除小生产意识、深刻认识工人阶级的历史主体性、让工人以主人翁和领导者身份参与企业管理,是恢复、弘扬和解放工人阶级原动力的重要因素。小说也以大团圆式的结尾,描写经历了事实教育的上级领导意识到了在干部使用、发挥工人阶级先进性和积极性方面的错误,采取了更换干部和依赖、提拔先进工人的措施,使工人阶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他们的工作不仅使电厂重新发电带来城乡社会的光明,更为新社会新政权提供了革命与建设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