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文学史的编纂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从新文化运动初期直至今天,各类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而且专门研究现代文学史编纂历史的著作,也已出现了多部①。但是,截至目前出版过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到底有多少部,却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②,有人认为是200多部,也有人说是1000多部,不过这些说法多是出于估计或推测,而不是精确的统计结果。鉴于此,笔者统计并整理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目录》(下文简称《目录》),试图得出一个相对可靠的结论。 该目录收入著作的标准如下:第一,仅收截至目前正式出版或发表过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各种内部印行的史著均未列入;第二,以“中国现当代文学”或“20世纪中国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史著也列入在内,但不包括单纯的当代文学史;第三,某些同时包含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通史或地域史著作,如果其中现代文学部分所占篇幅较大(比如在多卷本中,现代部分单独占一卷),也酌情收入;第四,所收史著均为在中国(包括内地和台港)出版过的,对于在国外出版的著作,仅收入截至目前已有中文译本的,其余概不收入;第五,某些以“××史论”、“××论”、“××研究”等为题的著作,若其文学史性质特别明显者,也酌情列入。当然,在“史”与“论”之间往往很难划出明确的界线,加之笔者水平有限,因此难免有取舍失当之处,还望方家指教。另外,该目录可能还有一些遗漏,尤其是那些由某个(或某几个)高校合编的教材类文学史,更是几乎不可能穷尽。笔者所想尽力做到的,只是不要遗漏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文学史中较为重要者,当然这一目的是否已经达到,笔者仍不敢断言。 下面,本文将依据《目录》中的统计结果,以及笔者在整理该目录过程中阅读各种文学史著的经验,来简要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编纂的历史与现状,并着重分析近年出版的现代文学史著作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同时对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著作进行简单的评介。 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统计结果概述 《目录》共收文学史著563部,其中通史183部,占全部著作的近1/3;各类专史中,以文体史、地域史、阶段史为最多,三者合计共225部,占总数的40%。从时间上看,1978年之前出版的史著总共只有46部,而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90年代、21世纪以来这三个时段中,其数目分别是119、169、229部,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 在每个时期(1949年以前除外),通史类著作所占比例都是最大的,尤其是1950-1978年、1979-1989年这两个时段。在前一个时段,通史类著作虽然只有17部,但此间出版的文学史著总共也不过28部,通史占了60%,该比例是各个时期中最高的。这17部通史中,除了几部在海外出版的以外,又全部集中在50-60年代初期。在1979-1989年,通史的编纂出现了一个高潮,此间共出版通史类著作53部,占到了将近总数的一半。然而到了90年代,虽然文学史总数大幅增加,通史的数量却反而出现了下降;21世纪以来出版的文学史总数达到了229部,比80年代几乎翻了一番,然而通史的增幅却不大。从1990年代至今,通史在所有文学史著中所占比例一直低于30%,与以往相比,其“热度”明显下降。
总体来说,专史类著作的数量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各个种类的情况又有很大的不同。在文体史、地域史、阶段史这三种最主要的专史中,前两者的数量一直在平稳地逐年递增,至于阶段史,则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产生出23部,其数量仅次于通史,在各类专史中居于首位,到了90年代却不升反降,21世纪以来更是仅仅出现了4部,其中原因似乎颇耐人寻味。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一些以往较少见的专史种类,近年来也纷纷多了起来,如翻译史、思潮史、题材史、理论批评史、社团流派史这几类,在1989年以前分别只有1、5、4、2、3部,而从90年代至今,则分别出现了15、28、22、24、14部。这一变化,也反映了研究者在现代文学这一“拥挤”的学科内部不断开拓新领域的努力。 “发生史”在各类专史中应该算比较特殊的一种,这是由于尽管如前所述,许多著作都存在着性质介于“史”“论”之间的问题,但比起其他种类来,这一问题在“发生史”中表现得更加突出。许多关于新文学发生阶段的论著,如王桂妹的《五四文化激进主义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岳凯华的《五四文学的生成与可能》《五四激进主义的缘起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等等,都或多或少带有发生史的性质,但是其中“论”的成分显然更多些,所以笔者并未将它们列入《目录》。然而那些被列入《目录》的发生史著作,实际上也都带有一些“论”的成分。因此,对“发生史”的统计很难做到十分准确,《目录》中这一项的统计结果也就只能提供一种大致的参考。 另外,有些类型的专史又可分为若干小类,如文体史中包括小说史、散文史、诗歌史、戏剧史等。同一类专史中各小类的数量往往差别很大,如在84部文体史中,诗歌史占33部,戏剧史占17部,小说史占14部,散文史(含杂文史)占11部,其他类别(报告文学史、新闻文学史、电影文学史、传记文学史、寓言史等)占9部;又如在62部阶段史中,有32部是关于抗战期间的文学的,占了一半以上;在79部地域史中,关于台港澳地区的占36部,其比例也相当可观。需要说明的是,有很多著作都可以被归入不同类别,如《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既是思潮史又是文体史,《武汉抗战文艺史稿》既是地域史也是阶段史,《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话剧运动》则同时是地域史、阶段史、文体史,等等。为了便于统计,凡遇此种情况,笔者在整理《目录》时均只酌情归入某一类别,而不是重复归类③。这样,上述统计数字自然无法完全反映出实际的编纂状况,但我们从中仍然可以大致看出,在现代文学史的研究领域内,哪些对象受到了较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