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12)04-0071-07 顾瑛(1310~1369),字仲瑛,一字德辉,号金粟道人,昆山人。以顾瑛为召集人的玉山草堂文人雅集,成为元末明初易代之际的一道十分耀眼的文学、文化景观。顾瑛在玉山草堂举行的文人雅集可考者就有五十次左右,当时江南的著名文人如杨维桢、倪瓒、张翥等大都与玉山草堂发生过联系。顾嗣立《寒厅诗话》云:“廉夫当元末兵戈扰攘,与吾家玉山主人领袖文坛,振兴风雅于东南。”①于此即可推知草堂雅集在当时文坛所具有的较大影响力。雅集活动之余,顾瑛还致力于文献稽录与编撰,编有收录雅集唱和之作的两部重要诗歌总集,即《玉山名胜集》和《草堂雅集》②。其中《草堂雅集》所收诗人诗作,不仅数量较大,被认为是“存诗数量最多的元人编选的诗歌总集”③,而且所收诗作,并不以是否涉及玉山雅集的交游活动为取舍,选取的范围更加宽泛,显露出编选者欲保存一代文献的倾向,无疑更具有存录元季一代之文学的意义。对于《草堂雅集》,近年来有关学者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由元代文学研究专家杨镰教授等人整理校点的《草堂雅集》、《玉山名胜集》、《玉山璞稿》等书,其中由杨镰所撰的前言《顾瑛与玉山雅集》一文对玉山文人雅集的兴衰状况及《草堂雅集》、《玉山名胜集》、《玉山璞稿》等总集、别集的历代流传作有精到的论述。笔者拟在所寓目的有关成果的基础上,专就《草堂雅集》的版本、编撰特点及历史价值等略作进一步考察。 《草堂雅集》是顾瑛编选的以玉山文人雅集唱和之作为主的元末重要诗歌总集。据杨镰先生所论,顾瑛在雅集活动持续进行期间就对《草堂雅集》一再修订重刻,且每有新版问世,即“洛阳纸贵”④,因之《草堂雅集》的版本情况也较为复杂。《草堂雅集》有多种钞本传世,刻本则主要有三种版本流布: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十四卷⑤;二、贵池刘氏民国七年“玉海堂”据元刻影印本,十八卷;三、武进陶氏涉园民国十年刻本,十八卷。四库本《草堂雅集》止十四卷,始陈基,终释自恢,所收仅70人,向被目为俗本。缪荃孙《艺风藏书续记》卷六“草堂雅集”条云:“《四库》所收,尚首陈基,世间所谓俗本也。”⑥元刻本则较四库本胜出一筹,胡珽跋云:“余家藏《草堂雅集》十三卷,系文澜阁传录者,始陈基,终释自恢,凡七十人。嗣于吴敏思处得见元刊本,始柯九思,终释自恢,凡七十六人,即爱日精庐所藏本也。尝以阁本略校一过,无处不改动,知元本胜之远矣。”⑦胡跋所谓“元刊本”,即贵池刘氏所据底本。刘氏名世珩,小名奎元,字聚卿,又字葱石,号继庵,别号楚园,祖籍安徽贵池。其《草堂雅集》跋语云: 元刻《玉山草堂雅集》十三卷,内一卷有后集二卷,二卷有后集一卷,九卷有后集一卷,十二卷有后集一卷,实则十八卷。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单边,上下鱼尾。……是集无定目,各家所藏皆系钞本。有首柯九思,终释自恢,便是佳本。流传通行者,大半首陈基,终释自恢,即世所谓俗本。……此系元刻珍本,为明玉兰堂所藏。文三桥国博手写每帙目录于帙首副叶,六世孙文肃公又题于后,称为海内第一。……为陆其清故物,归顾听玉家……辗转为姚彦侍丈所收,嗣入托络忠敏公宝华庵。庚戌岁暮,公在京邸,以是集见贻,遂归斋中。 此跋述元刊本《草堂雅集》版式⑧与版本流传甚详。初为文徵明所藏,其子文彭为手写目录。传至文彭之孙文震孟,为跋语云:“《玉山草堂雅集》十三卷,为家藏善本,卷首标目出先国博府君,亦楷书之最精者。友人钱受之、王淑士各借钞一部,人间流传未广,犹可称竺坞帐中珍也。”后经陆其清、顾听玉、姚彦侍、端方之手,归刘世珩,世珩遂刻之。刘本又附卢希晋跋语云:“此昭文张金吾本也。……胡雨棠明经好购异书,一生所积汗牛充栋。其子珽从余游,颇能继先人之业。今从吴中旧家得此刻本,将欲装潢什藏,丐题于余,爰述其大略如此。”是知在顾听玉和姚彦侍之间,尚可增补张金吾、胡珽。此为刘本之传承。胡珽跋谓此本“始柯九思,终释自恢,凡七十六人”,据缪荃孙统计,实收74人,凡诗2954首⑨。此为刘本之大概。 陶湘涉园刻本,封页有陶氏自记云:“据上海徐氏紫珊藏旧钞本,以贵池刘氏葱石影刊元椠本并《元诗选》互校写刻。民国辛酉岁开雕,越十五年,岁乙亥五月工竟。”⑩辛酉为民国十年,乙亥为二十四年,是所谓陶氏涉园民国十年刻本者,实刊成于民国二十四年。徐紫珊,即徐渭仁,字紫珊,嘉道时上海人,涉园本前附其咸丰四年(1854)题识,不过并未述其版本渊源,不知所从来。涉园本卷前有郭则沄序,云:“比陶子涉园续觅咸丰间徐氏渭仁钞本,钩稽本末,诠镜异同,释自恢后,以楚石殿军,束宗庚外,有宗癸歧见。凡列名多于元椠者六人,而著诗多于元椠者四百二十四首。”谓涉园本较元椠本多六人(11),诗多424首。又陶湘自识云: 刘氏以元椠为真本,诚然。惟元椠多有题异而诗复者,又有甲诗误入于乙者,徐本无之。元椠起柯九思,终释自恢,徐本相同,而于自恢后多释楚石一人。又元椠无束宗癸,有束宗庚,而误庚为康。此外各诗元椠及徐本互有多寡,综计元椠凡七十四人,徐本凡八十人。元椠诗凡二千九百四十五首(12),徐本诗凡三千三百六十九首。刘跋谓“多至百十首者,恐系后人增添,而非原本”,岂其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