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2)04-0018-06 学科是大学的组织细胞,学科建设是大学改革和发展的生命线。正如纽曼所言,大学要么指学生而言,要么指学科。伯顿·克拉克也认为,大学是围绕学科组织起来的,学科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基层组织基础,是研究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出发点,是“概括大学制度的更佳端点”。基于此,我国政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十分重视大学学科建设,并积极介入大学学科建设。从国家层面看有蜚声国内外的“211工程”和“985工程”,也有其他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人才基地等重大平台,从地方层面来看,有省级甚至地市级政府介入到大学学科建设中来,如地方重点学科、重点扶持学科以及重中之重学科等平台工程。而关于这方面的建设,从国内研究来看,仍然是一块学术研究的空白。本文拟从考察大学学科建设中政府介入情况入手,试图分析政府介入大学学科的基本模式及其成效,指出大学学科建设中问题,抛砖引玉,以就教方家同仁。 一、我国政府介入大学学科建设的概况 (一)重点学科的评选、评估 重点学科的评选是政府介入大学学科建设的主要抓手。1985年,政府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提出“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1]受此指导,198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做好评选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申报工作的通知》、《关于评选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暂行规定》和《关于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的几点意见》等相关文件,开启了政府介入高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也是政府以出台政策方式介入大学学科建设。[2]1988年和1989年两次公布国家重点学科点的名单,共评选出416个重点学科。重点学科代表着我国在这一学科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并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特殊支持与资助。[3],1991年颁发《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政府以评估手段介入大学学科建设。2001年,教育部开始第二次全国高校重点学科的评选,在“调整结构,合理布局,择优确定,公平竞争”[4]指导原则下,教育部最终批准964个高校重点学科。[5]2006年,是政府介入大学学科建设一个新的阶段。教育部先后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规范重点学科的管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同年12月,教育部又下发《关于做好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对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进行了第三次考核工作。通过考核评估、增补和一级学科认定这样三个阶段,教育部又批准了第三批国家重点学科名单。[6] 政府运用评选和考核重点学科的方式,直接引导和介入大学学科建设,通过评估指标体系的设定去规范和影响大学学科建设行为,评上的与没有评上的大学学科都把这个指标体系作为大学学科建设的目标设定的标尺。 (二)“211工程”及其地方政府一揽子学科建设工程 “211工程”是政府运用强力财政支持来影响大学及其大学学科发展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手段。1991年全国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大学。加强一批重点学科点的建设,使其在科学技术上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同类学科的水平。”原国家教委会同国家计委和财政部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落实建设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实施方案的报告》(简称“211计划”)。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后,原国家教委立刻开启“211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同年7月印发《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若干意见》。[7]1995年经国务院批转《“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拉开了“211工程”实施的序幕。“211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通过政府的强力财政支持,使一部分重点高等学校和一部分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8]在“211工程”中,“重点学科建设是核心,是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8]“211工程”是国家开启运用“工程思维”和“重点思维”介入和建设学科的开始,受此引导,许多地方政府,积极跟进国家发展战略,也开始通过启动各种人才工程、平台工程和重点工程来介入和推动大学学科发展,此间各省、地市也实施诸如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重点研究基地、学科带头人计划、新世纪人才工程等,政府渴望通过这种工程式、重点式的方式,全面介入大学学科建设,影响着大学学科建设的方向、规模和水平。 (三)“985工程”及其地方高水平学科建设工程 “985工程”是政府曾经“效率优先”理念、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介入大学学科建设的一种模式。教育部根据江泽民北大校庆一百周年讲话精神,发布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的优先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方案。1999年国务院转批了该项计划,在这项工程中,政府要“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调动多方面积极性,从重点学科建设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对于若干所高等学校和已经接近并有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今后10-20年,争取若干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水平。”[9]“通过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机制;造就和引进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团队,重点建设一批‘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促进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的形成和推动学科建设。”[10]。在国家“985工程”的引领下,一些地方政府分别出台重中之重学科和重点人才基地工程,倾其所有财力重点发展几所学校和一批学科,一些地方也规划本省市的大学发展蓝图,提出什么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哪几所大学进入国内高水平大学之列的目标,并计划经费建设额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