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在讲全球化进程,全球化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方面,但在不少媒体和会议上也都在讨论反思全球化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但不管怎样,应该讲它还是有积极作用的一面,至少使我们认识到,今天一个国家已不可能孤立地生存,我们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相互依存。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确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不断加剧。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来,东部和西部、城市和乡村之间在某种程度上的贫富差距也拉得更大了,同时出现了功利主义、职业道德淡薄等不良社会风气。随着全球化,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也时常发生。全球化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如人口增长和老龄化、食品安全、医疗卫生、能源、环境,给高等教育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大学教授、科学家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路、方法和技术,也要培养年轻人走向社会后能够积极应对人类所面临的这些问题。 对科技应用的反思 现在世界各国都很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更是高度重视,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的进步无疑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当我们开展一个新兴领域研究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它对我们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近代科学的快速发展使人类开始反思在各个领域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这也是科学家应有的社会责任的体现。比如:克隆技术使克隆人从技术层面上讲可能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但这么做就触及人类的伦理底线了。所以,今天学术界面临的不仅是学术道德失范的问题,还面临着不少科学伦理问题,这需要引起科学家的关注和重视。 现在我们有很多新技术应用到教育方面,老师讲课用PPT、远程教育,网络十分方便,同学们也习惯在网上学习、沟通和交流了。但是也应该看到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现代的教育技术和手段一方面可以改进我们的教育形式,但是做得不好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有的教授PPT准备得很好,可是上课时翻得特别快,同学们都跟不上,没来得及消化,就“放映”结束了。这在某种程度上拉大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本来教学过程应是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是交流的过程。有人讲未来的教育是网络化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将取代现在的课堂教育模式,我不十分同意。现代技术手段是教育方式方法的有益补充,甚至对教学组织模式产生重大的变革,但不会代替课堂教育。实际上,教育要求师生有互动,特别是很多研究班、小班的教育需要老师和同学之间有更多接触,经常性的讨论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改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培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大学面临哪些问题 大学必须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有知识、道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然而我们现在的大学面临很多问题。 首先,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长期一直不到GDP的4%,2009年是3.59%,2010年是3.65%,发达国家平均是5.5%,发展中国家平均是4%(注:温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承诺确保今年达到4%的指标)。而这其中,高等教育投资一般约占教育投资的20%,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还比较落后。 其次,教育理念模糊,办学模式趋同。中国人的从众心理很严重。我到国内高新园区考察,看看各地都在发展什么,可看到的都是发展电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纳米科技产业、动漫产业……到处都是一个模式,一些地方办大学也是这样,这说明我们的思考不深。我们要思考为什么办大学、大学的定位是什么。过去十几年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导致了部分院校教育质量的下降。特别是有些学校是在原来大专的基础上升格为大学的,本来是以教学为主的学校,很快就变成教学研究并重的多科性或综合性大学,这种发展模式的迅速改变造成的必然结果是部分院校或部分专业教育质量的下降。大学的发展应该有不同模式,不可能把中国几千所大学都用一个模式来发展。研究型大学重视研究,以研究提升教育水平,需要有一支非常强的教学、科研两栖型的教师队伍,这也需要很高的投入。有很多大学就适合以教育为主,有的就是培养高级技工,这些技工社会同样很需要。我在很多情况下讲过,大学并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培养目标不同而已。培养高级技工的大专院校,同样也是社会的需求,也可以做得很出色。 第三,师资力量、教育设备等教学资源短缺。有人批评大学贷款多。但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其实大学校长也很无奈,不少大学大规模地扩招,但政府并没有买单,中国还不像西方大学那样不用安排学生住宿,我们的学生都要住校,这就涉及校舍和经费。当然我也看过一些新建的大学或大学新区,有些搞得太豪华了,领导的办公室装潢得宽敞漂亮,其实没有必要。当然,老师的办公条件好一点,无可非议。这几年国家也在逐步解决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但其中最难的就是师资力量。我们的学生数量扩大了几倍,而我们的优秀教师人数有没有扩大几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位名师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大学管理的行政化、工程化的味道太浓。在大学怎么发挥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学校管理,这是很值得探讨的事情。大学校长的任期,已经由四年一届改为五年一届了,可以连任一次。我认为十年还是比较合理的,可以考虑一些较长远的事。但有很多校长第一任还没有结束,又被调到其他学校了,如果总是这样,我们的大学能搞得好吗?我们需要一批职业的教育家长期从事学校的领导工作,来熟悉教育,这是中国教育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