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12)06-0004-31 [修回日期:2012-05-15] 一 问题的提出 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种较为特殊的争霸行为,即齐桓公、晋文公等国君以尊王的方式谋求霸主地位,并获得较大成功。某种意义上,由齐桓公开创的这一争霸方式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被不少试图争霸的诸侯模仿和实践,这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大国争霸过程中都是一个较为罕见的现象。尊王这种争霸方式较为集中地出现在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的成功可说是其巅峰,之后,这种争霸方式开始走下坡路。在战国时期,这一做法逐渐消逝,大国之间的争霸采取了颇不相同的做法。 由此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尊王”的争霸策略会在春秋时期出现?如果它的出现和成功意味着它是一个有效争霸战略的话,它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个有效策略,它有效的条件是什么?到战国时代,诸侯为何在争霸策略上出现较为明显的转折,而不再做出较有实质意义的尊王努力?对“尊王”策略的有效性,当时参与争霸的诸侯和相关决策者是否具有明确的意识,还是其有效性只是体系无意识选择的结果?如果诸侯对其功能有较为明确的意识,那么它们是如何对其进行认识,特别是,它们如何把“尊王”与争霸之间的关系逻辑地联系起来?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在“尊王”争霸策略下,其他行为体包括周王室是如何进行反应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国际关系层面的何种启示? 如果我们把从西周到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一种国际关系形态的话,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等级体系,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等级秩序。这个等级秩序不一定意味着有一个全方位的权力中心。等级秩序的存在体现在:一方面,有一个凌驾于各诸侯之上的周王室,不管周王室的实力地位和权威大小如何,至少它在名义上是一个高于诸侯的存在,并且这一点得到中原诸侯的普遍承认;②另一方面,在诸侯之间不仅存在实力的差异,还存在等级的差异,并有大国、次国和小国的区分。③体系的等级性和诸侯地位的差异很容易使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试图通过各种努力在体系中获得更高的地位。④ 总体上说,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是一个体系等级性逐渐松散化的过程(虽然不排除中间有一些强化体系等级性的努力)。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从真正的等级制走向松散等级制,进一步成为名义上的等级制,然后在战国时代逐渐进入无政府状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周王室的合法性逐渐被时间和一些历史事件所侵蚀。但就整个春秋时期而言,其还能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仍保持凌驾于每一诸侯国之上的形象地位。周天子对诸侯的合法性约束是真实的,能被当时的诸侯、卿大夫及国人较为清晰地感受到,从而对诸侯的行为具有真实的约束力。 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分析是基于历史实际经验对某一等级秩序下大国争霸行为的分析。由于春秋时期争霸策略在大国争霸史上的特殊性,它在某种意义上构成大国争霸的一种特殊形态,从而也是一种分析意义上的理想型。从大国争霸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对于丰富和深化对大国崛起和大国争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理解未来东亚秩序的发展演变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⑤ 二 现有解释思路及其不足 一方面,从国际关系角度,对作为争霸策略的“尊王”并没有很直接的系统性的理论解释,但有不少理论从不同侧面涉及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尊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作为一种主导性的争霸方式在历史上出现,⑥这一经验事实本身对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与此相关,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关于国际体系变革的理论。吉尔平的基本假设之一是:“一个国家将通过领土、政治和经济扩张的方法来谋求国际体系的变革,这种努力要到为进一步的变革所付出的边际成本等于或大于边际收益的时候才会停止。”⑦吉尔平这一假设的问题在于,一国扩张或谋求体系变革的方式很多,使用不同的策略,其成本-收益有很大不同,这不能仅仅通过对体系内不同国家的规模或实力对比的判断来得到结果。扩张的成本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国尤其是其他大国的反应。在崛起过程中,大国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正在于如何以负面作用较小的方式扩展自身的权力,以免造成自我包围的效果。⑧ 使情况变得更为复杂的是,他国的反应不仅受该国扩张方式的影响,还受体系中主导性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战国时期诸侯的扩张与争霸方式与春秋时期有很大不同,这既受到体系内诸侯之间实力对比、国家数量的影响,也受体系文化的影响。如果说仅在春秋与战国这两个时期,大国争霸策略就存在很大不同,那么春秋时期的争霸策略与二战前欧洲国际关系体系中大国的争霸策略存在实质性差异就不足为奇了。对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无疑将有助于深化和丰富我们对国际体系中大国争霸行为的理解。 某种意义上,吉尔平分析的是一个相对简化的世界,他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霸主国和崛起国二者身上。在他看来,当体系权力面临失衡时,崛起国的战略目标将主要围绕如何击败霸主国,并取代其地位而展开,并将由此引发霸权战争,进而导致国际体系的变革以及新霸权的产生。⑨吉尔平的论述主要基于欧洲特定时期的历史经验。但春秋时期大国争霸却呈现出一种颇不相同的画面,我们在很多时候,看到的不是在地位清晰的霸主国与崛起国之间的争霸战争,⑩而是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格局。而且,这样的争霸行为并不是围绕“霸主国”、“崛起国”进行,霸主的轮换并不让人感到体系变革的发生。诸侯并不觉得霸主的更替导致体系发生了大的震荡。春秋时期的大国战争总体上与吉尔平讨论的谋求体系控制权的争霸战争存在比较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