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是现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通常,都把他视为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的重要代表,认为他继承并发展了H·柯亨所开创的马堡学派的新康德主义, 同时还认为他的符号论就是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其实,仔细研究他的思想,尤其是他的文化哲学,其中有不少可贵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本文以卡西尔的晚期著作《人论》为主要代表,着重评析他的文化哲学观点及其意义。 当年在西方世界影响很广的《在世哲学家文库》中,曾将卡西尔与爱因斯坦、罗素、杜威等当代名家相提并论,专门编成一本厚达近千页的《卡西尔哲学》(1949年纽约第一版),作为该文库的第六卷,并在扉页上把他誉为“当代哲学中最德高望重的人物之一,现今思想界具有百科全书知识的一位学者”。卡西尔生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早年受业于H·柯亨,不久以后很快与其齐名成为马堡学派的主将。即使如此,实际上他与柯亨等人就已有不少的分歧,正如逻辑经验主义的著名代表卡尔纳普所曾经指出的,卡西尔的哲学观“不是正统的新康德主义,更多地是受到了晚近以来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1〕 卡西尔的“文化哲学体系”,在他于1923年至1929年先后出版的煌煌三大卷《符号形式的哲学》中得到了系统的论述和详尽的阐发。而《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一书,是他晚年用英文简要地阐述《符号形式的哲学》基本思想的一本书。同时,他自己也说此中已经包含着许多“新的事实”和“新的问题”,而且“即使是老问题也已经被作者根据新的眼光在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看待了”。因此,《人论》历来被看作是反映卡西尔文化哲学思想的代表作,同时它也是卡西尔著作中被译成外文文种最多、流传最广、影响甚大的一本。那末,卡西尔的文化哲学体系的内容和实质究竟是什么?它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呢? 一、人的哲学就是文化哲学 人是什么?这是《人论》所要回答的一个总的问题。 哲学史上各种流派的哲学家都曾对“人是什么”提出了自己的译解,虽然都得不到正确的答案,但也给我们积累了某些有益的思想资料。 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是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漫长过程中,逐步认识自身本质的。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表明,要在观念上形成一个“人”的概念,必须在人自身与自然界的区别达到一定的程度,并具备了较为发达的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才有可能。 在西方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把人、自然、社会看成是一个统一的实体;亚里士多德提出人是“政治动物”;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的教义将人看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欧洲近代的资产阶级哲学家,如法国唯物主义的自然主义人性论者,把人看作是一种具有更高感觉能力的动物,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然本性;康德则认为,人只有不受感觉世界的支配,服从自己理性发出的“绝对命令”,才是一个自己主宰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人;黑格尔注意人的社会性的本质,认为人是理性的自我意识;费尔巴哈坚持人本主义,认为人是一个感性的类的存在物。 现代西方的哲学,在研究人的问题时尽管提出了某些有价值的思想资料,但仍落入历史上的窠臼。他们或者宣扬人的本性就是人的生物属性,或者宣扬人只是一种理性人的存在物,人的本质就是由这种理性造成的。 按照卡西尔的说法,当代西方尽管科学昌盛、技术发达,但对人的认识问题不但没有真正解决,相反地倒是处在深刻的危机之中。接着,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或“文化的动物”),企图开辟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卡西尔认为,“除了在一切动物种属中都可看到的感受器系统和效应器系统以外,在人那里还可发现可称之为符号系统的第三环节,它存在于这两个系统之间。这个新的获得物改变了整个的人类生活。”这样,“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2〕因此,只有“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 “我们才能指明人的独特之处,也才能理解对人开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3〕正是这种符号,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也是这种符号, 把人和文化联系起来。卡西尔指出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实质上就是“理想与事实”、“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区别。在他看来,人的生活世界之根本特征就在于,他总是生活在“理想”的世界,总是向着“可能性”行进,而不像动物那样只能被动地接受直接给予的“事实”,从而永远不能超越“现实性”的规定。而这种区别的秘密就是:人能发明、运用各种“符号”,创造出自己需要的“理想世界”;而动物却只能按照物理世界给予它的各种“信号”行事,始终不知何为“理想”和“可能”。 从这里可以看出,卡西尔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对人的研究,必须从对人类文化的研究着手,因此,一种人的哲学,也就必然地应该是一种文化哲学。《人论》一书的副标题——“人类文化哲学导引”,正好说明了这个出发点。卡西尔所要论证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在卡西尔看来,人的本质是永远处在制作之中的,它只存在于人不断创造文化的辛勤劳作之中;人性并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即真正的人性无非就是人的无限的创造性活动。他说:“如果有什么关于人的本性或‘本质’的定义的话,那么这种定义只能被理解为一种功能性的定义,而不能是一种实体性的定义。我们不能以任何构成人的形而上学本质的内在原则来给人下定义:我们也不能用可以靠经验的观察来确定的天生能力或本能来给人下定义。人的突出特征,人与众不同的标志,既不是他的形而上学本性也不是他的物理本性,而是人的劳作(Work)。正是这种劳作,正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体系,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都是这个圆的组成部分和各个扇面。因此,一种‘人的哲学’一定是这样一种哲学:它能使我们洞见这些人类活动各自的基本结构,同时又能使我们把这些活动理解为一个有机整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