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丛 摘要 本文认为,荷兰哲学在其历史的演进中所展示的民族色彩主要表现为,折衷主义倾向、怀疑论倾向、实证论倾向、批判主义倾向和宗教倾向。 关键词 西格尔 笛卡尔 斯宾诺莎 海曼 荷兰哲学思想从其产生开始就表现出了一种外来影响的色彩,同时在这当中也展示了某些自身的民族迹象。从传承下来的哲学体系的构架上看,其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哲学折衷主义倾向、怀疑论倾向、实证论倾向、批判主义倾向和宗教倾向,这一点至今仍影响着荷兰哲学的理性思考。 一、中世纪时期的哲学 在中世纪时期,荷兰南部省份始终引导着北部省份的文化生活和科学研究。最初,列日是荷兰的主要哲学研究中心。从8世纪到11世纪,荷兰哲学经历了来自英格兰和爱尔兰的影响,在公元12 世纪时, 这些影响被法国的查莱斯学派(the school ofchartres)、克莱沃克斯的本那德(Bernard of Clairvanx)和圣维克多的胡格与瑞查德(Hugh and Richard of St·Victor)的影响所取代了。荷兰哲学反映了整个西方基督教当中经院哲学的斗争。一直到11世纪末期,是托耐的奥多(Odo of Tournai)奉行的极端唯实论的时期。接下来是体现为阿波拉德精神(the spirit of abelard )的温和实在论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思想家是杜茨的罗勃特(Rupert of Deutz,1070—1135)和圣色瑞的威廉(William of St ·Thierry , 1085 —1147)。托耐的西蒙(Simon of Tournai,1130—1201)是荷兰哲学经院方法的创立者,在他的著作中可以发现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最初痕迹。阿兰纽斯·德·因苏里斯(Alanus de Insulis,1128—1230 )又称阿兰德里尔(Alain delille )在他的著作《万能的学者》一书中把哲学的沉思和诗的思索结合为一体。在13世纪初期,约翰·司各脱·厄里根纳(John Scotus Erigena )精神中潜在的一元论倾向在狄南特的戴维(Davido ofDinant )唯物主义的泛神论和毕纳的阿马尔里克(Amalric of Bena)的形式泛神论中得到了阐发。 亚里士多德哲学在荷兰成功的进展开始于13世纪。与任何一种其它的系统阐述的学说比较而言,亚里士多德哲学更适合荷兰人对具体的东西和唯实论的偏好,这样,亚氏的哲学便占据了支配荷兰经院思想的地位,而奥古斯丁哲学在这一时期的影响是相当小的。中世纪时期荷兰最大的思想家是13 世纪的伟大人物伯拉班特的西格尔(SigerofBrabant,1235—1281)。 西格尔在其主张的一种纯粹的历史的解释中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他充分意识到了他所主张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和基督教教义之间的差异,但却没有调合二者的矛盾,而假装的把亚里士多德阐发的逻辑推论的结论放在一旁而不顾,转而违心的赞同基督教的启示。为此西格尔遭到了托马斯·阿奎那的反对。为了自己的一般宇宙理解理论,西格尔在一段时间里为其学说进行了辩护。十分明显,西格尔这种作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他自己的亚里士多德哲学观念的利益不受到所有异端的怀疑。需要提到的是,在13世纪荷兰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根特的亨利(Henry of Ghent,卒于1293)和房廷司的高弗莱格(Godfreg of Fontaines,卒于1303年以后)。他们被认为是这一时期荷兰思想的代表,因为他们思想观念中的批评模型既不属于奥古斯丁哲学,又不受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束缚。 在14世纪,唯名论哲学在荷兰有了自己的影响。但是,荷兰的唯名论者例如象茵根的马西留斯(Marsilius of Inghen,卒于1396 )和奥依塔的亨德里克·托亭(Hendrik Totting of Oyta,卒于14世纪末)在拒绝形而上学方面,都没有威廉·奥卡姆走的那样远。创建于1389年的科隆大学(现为德国城市)中的许多学者,不少人带有明显的阿尔伯特主义的倾向,特别是倾向于阿尔伯特·马格纽丝的独特的新柏拉图主义理论,因为这个理论更接近于托马斯·阿奎那的亚里士多德哲学。这一派观点最重要的代表是黑麦里克·范德威尔德(Heymeric vandeVelde,卒于1460),又被称为肯普(a Campo)即墓场的意思。与他相反,高尔卡姆的亨利(Heary of Gorcam,卒于1431 年)和捷拉德特·思特根(Gerard ter Steghen,卒于1480年)则为托马斯主义辩护。生活在罗芒德的卡尔特会僧侣、 神秘主义者狄奥尼索斯(Dionysius ,1402—1471)也与阿尔伯特主义有联系。1425年,全荷兰的第一所国家大学在卢汶(Louvain)建立了, 具有亚里士多德哲学精神的唯实论在此地占据了支配地位。与此同时,在卢汶发生了荷兰土地上的经院哲学与以维西尔·甘思弗特(Wessel Gansfort,1419—1489)、 鲁道夫·阿格里考拉(Rodolphus Agricola,1444—1485)、罗特达姆的爱拉斯莫(Erasmus of Rottordam,1469—1536)为首的基督教人道主义之间的第一次聚合。从这两种思想方式的聚合开始,便产生了象征着荷兰精神的自制、自力、温和、宽恕这些多少世纪以来从未被误解过的荷兰文化成分。荷兰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爱拉思莫的精神遗产连同经院哲学在荷兰北部的影响是非常强大的,其中的人道主义传统被后来的德里克·V·库恩赫特(Dirck·V·Coornhert,1522—1590)所巩固发扬。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17世纪中期笛卡尔哲学的兴起给荷兰哲学带来了新的生气。甚至在笛卡尔逗留于荷兰共和国期间,就拥有了众多忠实的值得依赖的信徒,但同时也不乏有一些激烈的反对者。这些与笛卡尔哲学相反的哲学观点,具体集中体现在乌特莱茨大学教授吉斯伯特·韦沃秀斯(Gisbot Voetius,1589—1676)的著作中。基督教会和世俗势力双方挽起手来共同反对新哲学这种具有独到新颖主张的世界观。尽管如此,笛卡尔哲学还是在所有的大学中迅速地赢得了声望。在这种新的观念的影响下,亚里士多德的经院哲学逐渐地演变成笛卡尔主义的经院哲学。在莱顿发生的这场思想运动,是以阿德里安·海尔伯德(Andriaan Heereboord,1614—1661年)、 詹德·拉伊(Jande Raey,1622—1702)和布尔查德·德沃尔德(Burchard de Volder,1643 —1709年)为主要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