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苏共20大谴责个人崇拜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的严重形势,法国共产党员哲学家阿尔都塞,在60年代中期发表《保卫马克思》、《读解〈资本论〉》等论著,去进行理论干预。在阿尔都塞就此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新解释中,所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认识上的反经验主义,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尽管在70年代末以后阿尔都塞学派已逐渐衰落,阿尔都塞本人也已在1990年去世,但他所遗留下来的理论是非和经验教训却有待人们去澄清和汲取。 一、科学与意识形态在“认识论上的断裂” 阿尔都塞在用结构主义思潮干预形势的时候,为什么要说马克思主义主张反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呢? 对此,阿尔都塞在为《保卫马克思》1967年英文版所写《致我的英语读者》一文中,曾经作过比较清晰的说明。他说,对斯大林主义的“教条主义”的批判,被一些共产党人知识分子当做“解放”来体验,这就招致了深刻的意识形态上的反动,“它在趋向上是‘自由主义的’和‘伦理的’,同时它又重新发现了‘自由’、‘人’、‘有人性的人’、‘异化’等老的哲学课题。这些意识形态上的趋向到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去寻找理论证明”,这就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斗争的形势:“‘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和对马克思著作的‘人道主义’解释,被逐渐地和不可抗拒地加诸晚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甚至在苏联和西方共产党内。”针对这种情况,阿尔都塞进行了“双重的‘干预’”,或者说“在两条战线上进行‘干预’”:第一个干预主要是“在马克思同黑格尔之间的对抗的领域内”进行的,“目标是‘引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损害它或威胁它的种种哲学(和政治)的主观主义之间的‘分界线’:首先是经验主义及其古典的和现代的变种——实用主义、意志主义、历史主义等等”;第二个干预主要是“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同《资本论》之间的对抗的领域内”进行的,“目标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和哲学的真正理论基础,同前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观念(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人道主义、人的哲学的理论基础)之间引出一条分界线”[①a]。由于前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观念也是以经验主义为认识论基础的,所谓普遍的人的本质,所谓这种本质是其真正主体“孤立的个体”的属性,这两个相互补充而不可分离的假设“都预先假定了经验主义—唯心主义的全部世界观”[②a],从经验主义下面解放出来,是把成年马克思同青年马克思区别开来的标志之一。因此,阿尔都塞进行这“双重的干预”的历史使命,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主张反经验主义的认识论这一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 阿尔都塞首先从他的老师、法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白喜拉那里借来了“认识论 上的断裂”概念,用它来划分青年马克思的以经验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意识形态”时期,和成年马克思的以反经验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时期。阿尔都塞认为,从理论框架来看,意识形态和科学有质的区别,由前者发展到后者,要求对前者作基本结构的彻底改变。这种“认识论上的断裂”存在于每种学说从意识形态到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也是如此:“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一个毫不含糊的‘在认识论上的断裂’,只有几句话之长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出了这个断裂的较早的分界线,在那里,新的理论意识已经在以前的意识和以前的语言中,就是说,以必然是含糊的混乱的概念表现出来”[③a],从而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划分为1845年以前由康德—费希特型和费尔巴哈型支配的“意识形态”时期,和1845年以后逐步展开的“科学”时期。 应当指出,面对着苏共20大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人道主义思潮泛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甚嚣尘上的严重形势,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哲学家的阿尔都塞,忧心忡忡地进行理论干预,力图挽狂澜于既倒,这种心情和愿望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还是值得嘉许的。在60—70年代,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会在西欧乃至拉美一些国家里,引起一些人的广泛共鸣,风靡一时,甚至被有的人称作“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复兴”,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从人们对阿尔都塞的种种赞美中,可以看到他们不仅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而且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流行的教条主义、个人崇拜所抱强烈反感,以及迫切要求找到一条摆脱它们的出路的愿望,可以看到人们要求用科学去排除主观随意因素的玷污,使马克思主义研究现代化的愿望。 但在同时,又必须强调指出,阿尔都塞用“认识论上的断裂”去划分马克思的论著、崇尚科学而贬低意识形态的做法,把反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强加于马克思的做法,又都是无助于这些愿望的实现的,而且是和马克思本人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相背的。 什么是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初期,曾经因为某种理论把阶级社会中的特定情况看做自然的,就把它加以非历史化、凝固化和神秘化的情况,而把这种理论称作“意识形态”,例如“德意志意识形态”;并且指出,无产阶级理论却要使资本主义社会现代的阶级统治非法化,因而它不同于意识形态。但是,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又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对意识形态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区分其不同的类型。他们从来也没有认为真理、科学性是同意识形态绝对不相容的。以后,马克思主义更把一切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并为其巩固和发展服务的思想体系,都称作意识形态,认为在阶级社会,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它的作用是由它所体现的那个阶级的社会历史地位来决定的;认为不同阶级之间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认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以科学的形式宣布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因而是既有科学根据的,又公开宣布自己的党性的,是最科学、最进步的意识形态。列宁就曾把“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称作“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①b],即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