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思想”这回事情令人迷惑,一如“人”本身。先哲苏格拉底以“自知自己无知”为最高思想境界,亦显示出“思想”这回事的繁难。虽说人是思想的动物,但何为“思想”,“思想”何为,向来是聚讼纷纭的题目。人之为人,难就难在此题上。也正因此,对于“思想”的“思想”,归根到底就是人之本性的要求。而思想家以“思想”为本行,因而对于“思想”的“思想”,尤其是思想家的看家本领。 公认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是我们这个世纪的两大西方思想家之一。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在20世纪的西方人群中,海德格尔不仅最擅长于“思想”,而且还最能解悟“思想”。他对于“思想”本身、“思想”的历史以及我们时代的“思想”的状况,有着最深刻的体会——不但有超常的体会,更有惊人的说法。他的“思想”以及关于“思想”的“说法”,已成为当代思想语境中的重要组分,甚至已经改变、并且正在改变我们时代的“思想”的面貌。 我们看到,“思想”(das Denken)正是海德格尔后期所关心的一个重头课题。仅在50年代,海德格尔以“思想”为主题的著作和演讲报告就有:《筑·居·思》(1952年)、《什么叫思想》?(1954年)、《什么是哲学?》(1956年)、《思想的规律》(1958年)和《泰然任之》(1959年)等等;在60年代,海德格尔又有《面向思的事情》等重要著作面世。后期的海德格尔,是一位萦萦于“思”的思想家。 1964年,海德格尔在法国发表他的著名演讲:《哲学的终结与思想的任务》。在这个演讲中,海德格尔明确地标举与哲学划清界限的“思想”,并且断言以柏拉图主义为本质的西方哲学已处于“终结阶段”。[①]在某种意义上,此文可以看作“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宣言。海德格尔在法国发表这篇演讲,真可谓适得其所,而且适得其时。时隔不久的1967年,法国思想家雅各·德里达(J.Derrida),直接承继海德格尔的反传统形而上学哲学的思想,推出了《声音与现象》、《论文字学》和《书写与差异》三部著作,由此兴起了“解构主义”(Deconstruaction)运动,乃至当代西方的整个颇有声势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思潮。 鉴于海德格尔在20世纪西方思想发展中所起的承先启后的转向性作用,又联系到海德格尔之后西方思想的总体景观,我们认为,理清海氏对于“思想”的思想,恐怕不但是“海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西方当代的“后哲学”(“后形而上学”)思想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我们要问:海德格尔对“思想”作了何种规定? 二 《哲学的终结和思想的任务》这样一个标题就十分的惊心动魄。莫非“思想”不是“哲学”的本色么?谁不知道“做哲学”也就是从事“思想”活动,“哲学家”就是“思想家”呢?按照海德格尔自己的问法:有一种既不能是形而上学(哲学)又不能是科学的“思想”吗?[②]海德格尔在文中把这个标题分解为下面两个问题:第一,哲学如何在现时代进入其终结了?第二,哲学终结之际为思想留下了何种任务? 海德格尔的意思很明显:“思想”并非“哲学”,“哲学”并不“思想”。哲学并不思——这是海德格尔对“思想”的第一个规定,诚然还是一个否定性的规定。 海德格尔的这个规定是与他的“存在历史观”联系在一起,因而也关系到他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在前期的《存在与时间》(1927年)中,海德格尔声称要重提“存在问题”,其实就是要对西方传统存在论哲学作一种总体的批判,以他的说法,是要以“时间”问题为指导线索,来“解析”“存在论之历史”(Geschichte der Ontologie)。30年代以后,海德格尔不再提“存在论之历史”,而是要做一种“存在历史”(Seinsgeschichte)的探索工作。而他所谓的“存在历史”,就内涵而言更为广大,不仅包括“存在论之历史”(即形而上学史),而且还包括非形而上学的历史,即前形而上学(前苏格拉底)的早期希腊“思想”时期和正在萌发中的后形而上学(后哲学)的“思想”时期。 在“存在历史”上思“思想”,首先必行“返回步伐”,即返回到早期希腊思想时代;其次还必须关注当代哲学和思想状况。我们看到,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观”的形成,一方面是通过对前苏格拉底思想的探索,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和对尼采哲学的深入研究。海德格尔的这些工作都是在30年代中期同时开始推进的。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以及尼采哲学的探索工作的一个惊人的结论就是:哲学并不思。 哲学并不思。海德格尔认为,“思想”出现在“哲学”兴起之前,思想的“第一个开端”在前苏格拉底。对于前苏格拉底的早期思想家,人们往往称他们为“自然哲学家”,海德格尔却说,他们并不是“哲学家”,而是一些“思想家”(Denker)。“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还不是哲学家。为什么不是呢?因为他们是更伟大的思想家。”[③]“思想”与“哲学”完全是两回事情,苏格拉底之前的“思想”和苏格拉底之后的“哲学”是决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个看法,基本上就是尼采的见解。尼采在《悲剧时代的哲学》等文中,曾对早期希腊哲学(思想)与后苏格拉底哲学作过深入的比较,他的思考明显影响了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的探讨。[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