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卢卡奇哲学的归属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久争不下的热门话题。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们陷入卢卡奇思想的二重性之中,游离于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来认识卢卡奇。在卢卡奇一生的理论活动中,他一贯把劳动、实践概念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阐述,始终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阐释马克思主义。这里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出现卢卡奇思想与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的错综关系,造成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只有把握卢卡奇在劳动和实践问题上前后思想的变化,尤其是卢卡奇最后赋予劳动、实践概念的真正涵义,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卢卡奇哲学思想,在争论了半个世纪的卢卡奇哲学的归属问题上获得较一致的结论。 一、理论生长点:黑格尔实践哲学 卢卡奇密切关注黑格尔哲学,把它作为自觉与马克思主义发生联系的出发点,着意从中追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卢卡奇对劳动、实践问题的探讨从未脱离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的关系来展开,他企图通过突出和恢复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重新评价黑格尔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术影响,达到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的目的。这样做的结果,虽然极容易使人们产生卢卡奇把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的误解,但这种探索问题的思路又确实说明了卢卡奇理解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时把黑格尔哲学作为理论的生长点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卢卡奇对黑格尔实践哲学的研究贯穿在他对历史唯物主义探索的始终。他发现在劳动、实践概念上,黑格尔与马克思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内在关联性,正是在这种内在关联性中,蕴藏着马克思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思想变革的方法论奥秘。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思想主题的切入,创立革命理论的过程展示,都离不开黑格尔劳动、实践理论的巨大影响。 黑格尔的实践概念是对传统伦理意义上的实践概念的一种突破,他把某种现实性的成份渗入主观的理论出发点之中,为使实践的概念接近于作为概念和客体相一致的“观念”提供了相结合的契机。黑格尔对传统实践概念的批判,沿着实践概念——劳动的引入——实践与劳动融为一体的基本线索而展开,这从本质上体现出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黑格尔首先把人的思维理解为实践,这种活动以间接的方式表现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对立,同时又使思维与存在达到辩证的同一。对这种令人费解的唯心主义观点作唯物主义的解释,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并直接导致实践概念的分化,走向与初始目的相反方向。实践与精神和存在的同一,使它成为包罗万象的中介物。实践能产生由它创造的物的世界,实践的物化性质使它如同作为社会生活的决定性基础的物质生产那样,又确实高于个人的主观活动。 黑格尔把实践概念与古典经济学解释结合起来,找到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的形式——劳动,并对它进行了哲学的锤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认识和确定市民社会的“需要的体系”,就明确地在需要、劳动和享受的人生三部分活动中,确立了“劳动,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手段之间的中介”(伊尔亭编:《黑格尔法哲学》第4卷,第496页)。作为中介的劳动的引入,使人的活动体现出一种自我创造性的活动的特点。一方面,劳动的对象只有在劳动中和通过劳动才能转变为他物,成为真正的人的对象;另一方面,也只有通过劳动,人才逐步脱离自然界与动物状态,把自己创造为真正的人。“劳动的辩证法使黑格尔认识到,人类只能通过劳动走向发展的道路,实现人的人性化和自然的社会化。”(卢卡奇:《黑格尔》,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76年英文版,第327页) 我们可以沿着黑格尔把劳动作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的思想轨迹来确定实践概念的本质。黑格尔引入劳动的概念,从人们现实的经济关系,以及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的行为入手,回答了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他关于人的需要,即人们“热情、欲望”的流露,以及受劳动中介的作用而获得满足的思想,使劳动成为人们对于欲求和私利占有的需要,即物质利益的需要的一种表述。人们活动过程中的物质利益的内在规律制约着人们的活动,一方面,它推动人们的行为,实现着人们活动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在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又推动和完成了“绝对精神”的历史回归。黑格尔的这一思想是限制在他的唯心主义的先验框架中的。但是,他运用现实的经济关系以及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并在劳动中获得目的与行为的某种程度统一的思想,却赋予了“绝对精神”在现实中得以实现的深刻性,即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萌芽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说。正是他“暗中指出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第482页)的理论成份,被马克思天才地发现了。 黑格尔又继续以劳动作为切入口,探寻实现这一经济目的的手段。他意识到劳动是一种工具性活动,是以客体的手段或工具通过“加工于自然界所直接提供的物质,使之符合人类的各种目的”,“这种造形加工,使手段具有价值与实用”(《法哲学原理》,1967年版,第209页)。他明确地规定了使用工具或手段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尤其强调工具的显要地位,指出工具“作为中介物,既高于劳动,又高于……劳动对象,也高于享受或目的”。(黑格尔:《伦理体系》,汉堡1967年版,第20页)把握劳动的工具性特征,说明劳动的本质是一种物质性的活动,使黑格尔的哲学区别于传统的实践哲学,更使他的劳动概念实际上靠近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黑格尔对劳动工具性特征的阐述已朦胧地意识到生产工具对人类发展的重大作用,也涉及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生产力基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