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哲学有无关系?作为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的哲学对该时代经济思想有无影响?一个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是否蕴含着自己的哲学前提?这是一个颇有争议而又必需回答的问题。它不仅涉及思想史上的事实真相,而且涉及当今在这个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上,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时期,我们如何处理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我们在吸纳各种经济学说的时候是否需要考察它们的哲学前提?我们对经济现象的研究是否需要自觉地审察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文不想对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作出系统的论述,仅仅试图对18世纪英国经验论哲学大师洛克的学说同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内在关系作一分析,以此作为一个案例,引出一些必要的结论。* 一 约翰·洛克是近代哲学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思想家,被称为“英国启蒙运动的杰出活动家”。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中曾经指出“必须把他看成不但是认识论中经验主义的奠基者,同样也是哲学上的自由主义的始祖”[①a]。作为经验主义的奠基者,洛克强调我们的全部知识都是来自经验。“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②a]。正是这种经验主义为经验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同时使得人们对经济现象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说,培根和笛卡尔的哲学在早期政治经济学中的运用,使得“政治经济学在货币、商业等方面摆脱了古代神话和迷信观念”(这是经济学家达德利·诺思爵士在其《贸易论》(1691年)一书的序言中所作的结论),开始注重对生活中各种有用的经济知识的研究,去探究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发生作用的各种力量及其运作;那末,洛克的经验主义则开辟了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经验科学的道路。它启示人们:经济理论知识只能产生于经验材料,政治经济学是根据经验材料建立起来,经济学的原理最终是要由经验事实来证明的。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经济学作为一种独立原理“诞生”的标志。虽然斯密本人并没有系统地论述自己的方法论原则,但是《国富论》本身所体现的方法,却鲜明地表明了经验主义对他的影响。《国富论》的主题:“一个国家怎样能够变得富强起来,它的人民怎样可以生活得舒适愉快?”是来自于对实际生活的考察,这正是当时英国社会的普遍呼声。亚当·斯密对这一问题作出一个系统的回答,使他的著作成为一本经济学的经典。这部著作的一个特点是把经验观察和因果分析结合起来,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理论的假说以说明回答上述问题。他在早年所写的《天文学史》中提出,“当我们以确定的哲学观点思衬社会时,人类社会就像一部巨大而缜密的机器”,“机器是由工匠设制,由许多不同的运动和效力的部件连接起来的小小的系统,而社会则是由许多被推动起来的不同的运动和效力的部件连接起来的想象的机器。”[①b]后来他所从事的经济学的研究,则是要去探究这架机器的结构和动力机制。著名的“经济人”假说就是对人类经济动机问题的回答,而“看不见的手”则是对经济机器的运作机制问题的回答。在《国富论》中他曾明确地把它称为“推动人类事务的大发条”,而对“经济人”的论证主要是根据经验的观察。 洛克在认识论上的意义是为经验主义奠定基础,从而为经验科学开辟道路。这种经验主义并不表现为对理论性假说的否定,而是表现为强调假说必须由经验来证明。洛克写道:“我底意思并不是说,我们不当应用任何或然的假设来解释自然中任何现象。……我底意思乃是说,我们不当仓卒采取任何一个假设,我们应当先考察了各个特殊的事物,先试验试验我们用假设所要说明的那种事物,看看它是否与我们底假设相契:应当先考究考究我们底假设是否可以行得通,而且它们虽然彼此符合,实际上究竟与一个自然现象相契不相契,至少我们应当先留神不要使原则一名欺骗我们,使我们顶多是很可疑的推想当做一个毫无问题的真理。”[②b] 至于李嘉图,是以逻辑的精密性、以强调要用科学的精神来研究经济现象而著称的。他比斯密更加关注学科的系统性。因此,“政治经济科学”、“政治经济学的法则”这些词句经常出现在李嘉图的著作中。他以人们求利的冲动(相当于斯密的观点)为基本要素推出经济原理,值得注意的是,“李嘉图虽然认为经济原理是以社会基本冲动为依据的一致性,他在推论和证实他的理论或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立法的时候,并没有忽视实际情况。”[③b]事实上,李嘉图的方法正是当时经验科学的普遍方法,这种方法打上了经验主义的烙印,因为它所重视的作为演绎的前提的“这些基本原理系参考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加以说明和验证的”,即有经验依据的。我们可以说,这是从斯密到李嘉图的整个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共同的方法论的特征。 二 洛克之所以成为古典经济学家的“主要的哲学家”,更为突出的原因是,他作为罗素所说的“哲学自由主义的奠基人”,在伦理思想和社会哲学中占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洛克伦理思想的要旨是,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提出和论证了快乐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从而为古典经济学奠定了伦理前提。 首先,洛克批判了先验主义的道德论,用经验论回答了道德知识的本性及其可能性问题。洛克具体地说明了他的以简单观念为起点的解证的道德学的内容,认为“快乐和痛苦是简单的观念——在由感觉和反省得来的一切简单观念中,痛苦和快乐是两个很重要的观念”[④b],它们是善恶观念的根源。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此基础上对“欲望”所作的分析以及由此而引申出来的道德观。 洛克首先对欲望下了一个定义:“欲望(desire)——一种事物在我们当下享受它时,如果能产生出愉快底观念来,则它不在时,亦可以引起一种不安来。这种不安之感就是所谓欲望;因此,欲望之或大或小就是看不安之感或强或弱而定的。”接着就提出:“在这里,我们正可以说,不安之感纵不是人类勤苦和行为的唯一刺激,亦可以说是它们底主要刺激。”[①c]这里,洛克明确地把欲望视为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为了证明这一论点,洛克进一步讨论了意志自由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