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与著作 1.生平 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是法国后现代思潮的前卫人物,1926年10月15日出生于法国西部古城——普瓦提埃。米歇尔·福柯原名保尔·福柯,“米歇尔”是其母亲给他起的,家人习惯叫他“保尔—米歇尔”,但他本人更喜欢“米歇尔”这个名字。他于1936年在此城亨利四世中学小学毕业后,升入本校初中班。1940年9月,他离开了该校,转入圣斯塔尼斯拉教会高级中学。在这所教会学校,有一位知识渊博的历史教师,很受学生欢迎。福柯对历史发生了兴趣。他特别注重课外学习,在一位名叫埃格兰(Aigrain)的修道院院长引导下,他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与哲学书,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成长道路和职业选择。1942年,福柯开始阅读柏拉图、笛卡儿、帕斯卡尔、柏格森等哲学家的著作,进步很快,这得力于这所教会学校哲学教师皮埃罗(Dom Pierrot)和家庭教师吉拉尔(Louis Girard)。福柯的中学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战争与历史的关系十分重大。这使他进一步决定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历史哲学。 1943年,福柯通过了中学会考,拒绝了父亲要他“学医以承父业”的愿望;1945年毅然北上巴黎亨利四世中学,准备报考全法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时值二战刚刚结束;这一年既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又是福柯一生的转折点;法国新黑格尔主义学者伊波里特(Jean Hyppolite)在该中学执教,正当锦瑟年华的福柯深受其泽,后来他成了伊氏在法兰西学院的继承者。1946年,福柯以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上巴黎高师。在高师期间,福柯广泛阅读古今哲学家著作,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又由于身患严重的癫狂症,染上同性恋,因此涉猎了心理学、精神分析和精神病学,进而开辟了自己的特殊研究领域:癫狂和性欲。他在阅读中选择了尼采作为自己的精神导师。还结识了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受阿氏影响,福柯1950年加入法国共产党,后由于多种原因而退党。次年取得法国大学和中学哲学教师学衔,同年秋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准备博士论文,一年后任里尔大学文学院心理学助教。1953年开始系统研究尼采哲学。 1955年夏,离开里尔去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任教,开始了云游天涯的生活,三年后任波兰华沙大学法国文化中心主任,同时作了一年法国驻华沙使馆文化参赞,还继续写作博士论文。1959年任德国汉堡法国文化中心主任,次年完成博士论文,旋即回国准备论文答辩,并任克莱蒙-费朗大学讲师。1961年,取得博士学位,次年被任命为克莱蒙-费朗大学教授。1965年去巴西圣保罗大学讲学两个月。1966年调往突尼斯大学工作,出版了《词与物》,大获成功。法国六八年“五月风暴”后,福柯回到创建樊尚实验大学中心,兼任哲学系负责人。1969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教授,翌年春法国教育部长正式任命福柯为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这是福柯学术生涯中的大事,也是法国哲学界和文化界的大事。他在法兰西学院度过十四个春秋。1971年创立监视情报小组,积极从事政治活动,特别关注犯人生活状况,监视、惩罚、监狱及权力等成了福柯后期的研究主题,1975年出版《监视与惩罚》。1976年,《性史》第一卷问世,并为继续写作《性史》进行准备,1984年出版《性史》二、三卷。1984年6月25日病逝巴黎。 2.著作 福柯一生著述甚丰。其主要作品有:《精神病与人格》(1954,1962年改为《精神病与心理学》),国家博士论文《癫狂与非理性——古典时代癫狂的历史》(1961),《诊所的诞生——医学考古学》(1963),《雷蒙·鲁塞尔》(1963),《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1966),《知识考古学》(1969),《话语的秩序》(1971),《监视与惩罚——监狱的诞生》(1975),四卷本《性史》(1976—1984),四卷本文集《说与写》(1994)。 二、思想漫述 福柯一生,漂泊不定,讲学多国。其思想新颖深刻,分析方法独特,研究主题多变,涉及文学、历史学、哲学和政治学等诸领域,他尤其关注癫狂(folie)、知识型(éisteme)、知识(savoir)、权力(pouvoir)、性欲(sexualite)这五大主题,并对之进行哲学沉思,以它们为基础展开他的学说。福柯强调研究方法的更新,为自己的特殊领域找到了考古学方法和系谱学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将福柯思想发展分为两个时期:考古学时期(1970年以前)和系谱学时期(1970年以后)。这一划分不是绝对的,而是指考古学和系谱学在福柯不同学术年代的作用有主次之别。 1.考古学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考古学时期(或称为“前系谱时期”)。在考古学时期,福柯明确把人类文明史上的癫狂、疾病、非理性、诊所、医学、人、知识型、人文科学、知识等文化现象与文化观念统统置于考古学之下,将它们提升到考古学层面进行重新思考。在这一时期出版的著作,他几乎都用“考古学”作书名。福柯的考古学意在对人类知识进行审查和重估,对上述现象及其概念进行重新理解和解释。概而言之,以不同的方式,对前人思考过的东西再思考一遍,以改变老生常谈,彻底更新传统思想史。 (1)知识与考古哲学 知识考古学,即考古哲学,是研究某一特定时代文化现象与文化现象的出现、模式和基础的分析方法或者批判方法,有着特殊的研究主题:精神病、癫狂、非理性、医院、诊所、人文科学、知识型、论说等思想纪念物。 知识考古学(archéologie du savoir)中archéologie一词源于希腊文arkhaiologia。arkhaiologia由arkhaio(古)和logia(理论)构成,即关于古的理论。“古”指古物,特别是古代艺术品、古迹。福柯运用archéologie研究人类的思想纪念物(精神现象)。从福柯的处女作《精神病与人格》至《话语的秩序》,考古学一直是他的主要哲学方法。考古学在福柯的著作里获得了新的意义,并成为他独特的分析手段,它不同于传统考古学。传统考古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知识考古学则是反历史学(思想史)的。如果说,传统考古学研究古代人类的物质性遗迹,那末,知识考古学分析历史学家留下的人类精神现象,挖掘思想史得以建立的可能性条件,进而探寻被传统史学抛弃的思想文化的印迹、间断性及中断性证据。知识考古学一开始就关注人及其经验,如精神病、癫狂(沉默)、生命、劳动、语言……。在知识考古学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历时间断性(非线性连续性或横断空间系统),而不是历时连续性(线性连续性);知识考古学是个历时间断性与共时连续性相结合的体系;它抛弃了传统思想史的主体性、连续性及起源性等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