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在罗蒂的后哲学文化思想中,集中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观,即抛弃柏拉图以来的科学主义的哲学传统模式,转向一种更加开放的哲学立场。为了彻底扭转当代哲学的颓势,罗蒂提出了哲学的三个根本转变:一是从系统哲学走向教化哲学,二是从认识论走向解释学,三是从正常话语走向反常话语。可以说,罗蒂的主张反映了本世纪下半叶以来欧美哲学的新动向,那就是将欧洲大陆的哲学同英美国家的哲学综合起来,克服它们各自的偏狭之处,最终实现一种多元的和平等的“后哲学文化”。 本世纪以来,英美和欧洲大陆的哲学家们为了找到哲学的出路而费尽心机。然而,无论是哲学的科学化还是哲学的人本化,都没有达到重振哲学的目标。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现代哲学(包括英美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之所以屡试屡败,究其原因是没有跳出西方哲学传统的窠臼,徒劳地寻找着终极基础和绝对真理。为了彻底摆脱现代哲学面临的生存危机,当代美国哲学家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1931— )提出用“小写的哲学”取代“大写的哲学”,用“启迪的哲学”取代“系统的哲学”,在摧毁西方哲学传统的前提下重塑哲学的形象。从他的“后哲学文化”的设想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观,以及后现代主义所反映的当代西方哲学思想的深刻变化。 一、走出传统哲学的误区 自柏拉图以来,西方哲学始终有一种超越时空而进入永恒的企图。差不多所有的哲学派别都在重复柏拉图的思想,即建立一个不受历史限制的知识构架,为人类的文化提供一个终极的基础。二元论、再现论、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这些由柏拉图遗传下来的哲学思维原则,长期占据着西方哲学的活动舞台,并且成了主导性的东西。在西方传统哲学的风景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由柏拉图主义、笛卡尔主义和康德主义构成的一个坚固的哲学传统,这就是以认识论为中心的科学主义的哲学模式。 从柏拉图开始,哲学被看作是追求绝对真理的化身。关于心灵的学说(即认识论)成了哲学的核心所在。人类的主要任务似乎就是用心灵去映照外在世界,“人具有一个本质,即他必须去发现各种本质。”(R·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中文1版,313页,北京,三联书店,1987)这种认识论哲学将人的心灵视为一面可以映现外部世界的镜子,将认识活动看作是在心灵中发生的事情。笛卡尔的第一哲学原理继承和发扬了柏拉图的哲学传统。他把认识论(关于心灵活动的学说)作为哲学的中心部分,通过转向人的内心世界来建立他的第一哲学。他把心灵和外在对象作了二元论的区分,并且将柏拉图的视觉中心主义发展成一种典型的表象理论。在他看来,“去认知,就是去准确地再现心以外的事物;因而去理解知识的可能性和性质,就是去理解心灵在其中得以构成这些再现表象的方式。”(同上书,1页) 罗蒂认为,笛卡尔提出的类似镜子的心的观念,产生了以认识论为中心的近代哲学传统。“从作为理性的心转向作为内在世界的心的笛卡尔转变,与其说是摆脱了经院哲学枷锁的骄傲的个人主体的胜利,不如说是确定性寻求对智慧寻求的胜利。从那时以后,敞开了哲学家去达到数学家或数学物理学家严格性,或者达到这些领域严格性外表的大道,而不是敞开了帮助人们获得心灵平和的大道。科学,而非生活,成为哲学的主题,而认识论则成为其中心部分。”(同上书,43页)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幅西方近代哲学的图画,是一幅巨镜式的心灵的图画。对于这幅图画中所包含的各种各样的内容,可以凭借纯粹的和非经验的方法来加以研究。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物理学被当作是知识的典范,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要依从于这个典范。 在罗蒂看来,现代意义上的“哲学”是由康德所开创的。康德旨在把旧的哲学概念改造成一种最基本的学科的概念,在他看来,哲学的首要性不再是因为它站在最高的位置上,而是因为它站在最基础的位置上。换言之,哲学的首要性在于它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他学科都要从哲学这里获得自己的知识合法性,因为一切知识都产生于认知精神并且要从认知精神的秩序中获取自己的法则。在康德这里,人的心灵是任何先验认识的基础。从前的哲学把人的心灵看作是一个消极的容器,康德把人的心灵(尤其是人的想象力)视为创造的主体。他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是以这样的思想为基础的,即我们只能先验地认识对象,因为认识对象是由我们构成的。人不仅为社会立法,而且还为自然立法。不是我们的认识应当与对象相一致,而是对象应当与我们的认识相一致。人类理智是预先构筑好的结构(时空等范畴),经验感觉材料只是砌在这种结构网眼上的砖块。当人类的理智之光投射出去,杂乱无章的感性世界顷刻就变成了一个有序的理念王国。近现代以来的主流哲学,大体上都是按照康德的这种思路发展起来的。 20世纪以来的西方哲学有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如何看待和超越处在危机之中的传统哲学。不同背景的哲学家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济世良方”,由此而形成了派别林立的现代哲学景观。从这些众多的哲学流派中间,罗蒂归结出三种最基本的思路。第一种是实证主义(包括语言哲学)和胡塞尔的思路,体现了一种科学主义的追求(建立一门严密的哲学科学);第二种是海德格尔为代表的思路,体现了一种艺术化或诗化的倾向(向往本原性的文化);第三种是实用主义的思路,体现了一种政治化和民主化的立场(崇尚平等的和多元的文化)。在罗蒂看来,胡塞尔和实证主义的哲学观完全以科学为样板,远离艺术和政治,远离现实的生活世界,而海德格尔以及实用主义的哲学观,则要求回到人类的现实,放弃科学主义的哲学模式,让哲学关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