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13)04-0105-06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自主创新的实现和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等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堂教学作为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课堂教学质量更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的开发与培养,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课堂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等问题。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以高等教育目的和教学为标准,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动和效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是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改进教学、提供决策服务的过程。科学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已有的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主要基于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而对综合评价研究相对缺少,尤其反映教学质量的综合性指标构建严重不足,体现在指标间重复、复杂化和难以定量化。Juan等研究证实,教师的胜任力、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交流技巧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质量受到教师特征、教学效果、学生因素、学校基础条件等多层面因素的影响[2]。Chickering等认为提高教学质量应该从师生交流、学生协作、主动学习、及时反馈等7个方面开展工作[3]。Carla Rampichini等认为,教学质量受到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兴趣特点和学生特点及其期望的影响[4]。章玲等利用DEMATEL方法,在教师方面构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指出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5]。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逐步实现,高校急剧扩招带来的严峻问题就是教学资源的稀缺以及教学质量的降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日益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条件下,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就没有稳定的生源以及学校的长远发展,更没有学校培养高级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在课堂这一特定时空环境内,通过师生双向互动形成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优良的教与学活动的效果。 通过建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基于教师评价来拓展高校教学质量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研究不仅验证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结构方程模型,更进一步尝试了探索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新方法。 一、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一般在总的指标体系下,再设置子指标体系,将校友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自我评价等通过两个或多个权重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不同的层次应有不同的侧重。校友评价侧重课程的应用性与实用性;领导评价应侧重课堂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课堂效果;同行评价应侧重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创新性、丰富性和课堂效果;学生评价应侧重课堂的方法性,知识信息量的输入性,教师的楷模性和课堂效果;自我评价则应侧重教师的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和与学生的互动性等方面。 然而,这种评价的多样性难以形成统一,在评价标准、评价制度、评价模式、评价重心、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暴露出诸多的缺陷。为使课堂教学评价客观、公正、规范、有序,需按照不同性质理清指标体系结构。本研究就教师评价(或同行评价)为视角分析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结构关系,指标体系既体现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变量,又要体现自我评价的变量,从而规避结构上的复杂、混乱状况,准确评价教学质量和变量相互间可比性。 此研究共设计4个潜变量和16个观测变量,变量的命名和含义见表1。结构模型由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3个外生潜变量和教学效果内生潜变量组成。 教学态度。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联系、交往接触而有效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能力,使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在学生中产生心理效应,而学生这种心理效应的产生就是教师影响力作用的直接体现[6]。教学态度能够体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能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第一位的关键性指标。教学态度通过“备课认真负责,教学文件齐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授课认真投入,教学热情饱满”和“治学严谨,严格要求”4个指标来体现。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环节,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7]。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评估,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教学内容即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或形成的知识体系。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课程教学内容没有绝对统一的要求,各高校可以根据各自情况订购教材进行教学,因此评价时应注重教师“熟悉教材、教案,讲课熟练”,“概念准确,重点、难点突出,论证严谨,表述准确”,“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前沿知识”和“教学进度适中,课时分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