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3)03-0059-05 大学内部存在着各种组织形态。其中,既在总体上存在学术组织和行政组织两大类组织,又可以进一步从学术组织中区分出教学组织与科研组织。作为大学职能拓展的产物,同为学术组织的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既具有类同的组织特征,又存在显著的差异。要全面把握大学内部组织结构、促进大学学术组织创新,无疑需要对教学组织与科研组织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加以充分认识。 一、大学教学组织与科研组织的发展变迁 大学自产生以来,随着自身的职能拓展、制度完善和规模扩张,作为一个组织整体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相应地,作为大学的“亚组织”,同为大学学术组织的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也经历了持续的发展变化。作为西方大学起源的中世纪大学,产生了原初的学院制,建立了神学、法学、医学等专门学院,成为教学和学生生活的中心,在教学上也以高度系统化的课程为主要依托。因为没有科研的职能,作为教学组织的学院、课程及相应的专业学科就是中世纪大学学术组织的全部。19世纪,以洪堡创办柏林大学为代表的现代大学改革促进了大学学术组织的深刻变革,随着科学研究被确定为大学除教学之外的第二种职能,传统大学主要作为教学组织的单一结构得到了改变,科研组织开始与教学组织并行发展。当时的柏林大学成立了一批集教学与研究功能于一体的研究所,也就是人们习称的讲座建制。在这种组织模式影响下,1825年至1870年间,德国大学里出现了专业研究工作的角色和研究实验室的社会结构,大学里建立了专门作为科学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其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对大学内部组织制度的探索使大学的学术组织变革进一步深化。1876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创立真正开始了美国高等教育由“学院时代”向“大学时代”的转变,各种学术组织相应地更加健全[1]。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在德国大学讲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了学系制。1825年系在哈佛学院出现,1900年在美国的大学和学院里系已占有牢固地位,成为适应专业化需要、划分更大的结构的基本单位[2]。相对于讲座制,学系涵盖了更宽泛的知识领域,更好地反映了学科分化的要求。在学系制的基础上,随着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和更为复杂的学术分工,20世纪美国大学的学系结构又开始出现内部的自我分化和向学院转化,灵活的院系组织制度又进一步促进了大学中有别于教学组织的研究机构特别是应用性研究机构的发展,从而契合了大学加强社会服务的需要。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的学术组织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革,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进一步分化,并根据自身特点分别得以拓展;由专职研究人员组成的专门性科研组织得到发展,这类组织保持着与社会的紧密合作并向社会充分开放;以教授为核心的基层学术组织,特别是跨学院、跨学科的学术组织大量建立;学群制也被西方国家的许多大学所推行。时至今日,大学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仍然处于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之中。大学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的不断发展变化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大学内部组织制度因应大学职能发展而进行适应性调整的体现。这根本上也是“由知识自身的属性所决定的,即不断趋于分化与整合的学科制度化的产物。其中,知识的分化和学科的高度专业化是大学整体组织结构得以形成的先决条件”[3]。 二、大学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的总体结构分析 大学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复杂的结构,构成了大学内部多维性的组织体系。 在大学学术组织的主体组织框架中(见图1),大学的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分别从三个维度展开。在第一个维度上,基于传统的学院制,由学院到系再到具体的(教研)室等构成教学组织,由学院到研究所(中心)再到具体的(科研)室等构成科研组织,更多地体现出科层制的组织特征。在第二个维度上,基于对学科的分解,由学科到专业再到课程构成教学组织,由学科到下一级学科或学科方向再到科研项目构成科研组织,更多地体现出松散结合的组织特征。在第三个维度上,基于学科的综合与交叉,分别组成跨学院、跨学科的教学组织或科研组织,比如跨学科的科技创新平台、教学平台,更多地体现出模糊、扁平的组织特征。在这三个维度上,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既可以分别形成相对的体系,又在现实中超越各维度而在整体上形成交叉组合。例如,就教学组织而言,专业往往会归于学院之下,专业建设会纳入系的组织职责。同时,从职能上讲,教学组织与科研组织在大学这个统一体内也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组合交叉与联系折射出了大学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的庞杂性。
图1 大学学术组织的主体组织框架 但是,事实上以上勾勒出的只是正统意义上的大学教学和科研组织的主体框架,并没有展现目前大学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的全貌。随着大学知识创新、办学革新和大学组织整体的演进,传统的教学科研组织架构模式虽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但各种新型的教学和科研组织形式的不断出现,已经在悄悄地改变着教学和科研组织的基本格局。大学教学和科研组织正呈现出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组织与科研组织的比较分析 教学组织与科研组织同在大学这个统一体内,共同决定了大学的组织属性,具有共同的组织基础,必然存在基本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大学教学和科研职能及其相应组织模式的完善,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无疑继续保持一定的分化,而且越往基层,这种分化的趋势表现得越突出,这也造成了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的诸多差异。 (一)教学组织与科研组织的一致性 1.组成基础相同 大学是以学科为基本组织单位并围绕学科发展起来的集工作、信念、权力等各种形态于一体的综合机构[4],学科的发展在大学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的变迁中是一条重要线索,而学科本身也可以视为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建立的元点,是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共同的表现形式。虽然在当前的教学和科研组织创新中,顺应学科和科技发展趋势,越来越强调突破单一学科的束缚,但是这两种组织的架构始终把学科作为基本的组织起点。学科为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提供了共同的生成前提和立足根基。首先,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都是围绕不同知识领域组合起来的。正如克拉克所言,一所大学或学院的横向区分是以知识领域为出发点的基本区分形式,这个知识领域无疑就是学科。其次,教学组织和科研组织人员因学科的相近或联系汇聚在一起,因共同或相近的学科背景而形成了学者团体。第三,教学和科研组织的活动都是围绕学科展开的,既包括应用学科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以发展学科为重要目的,当然还包括借助学科的基本组织形式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