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13)03-0103-08 基于微电子技术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方式,不仅是一种通信技术的革命,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社会与文化转型。在自媒体时代,基于网络的社会互动突破了传统的人际关系网络,网缘因此成为与血缘、姻缘、地缘和业缘同样重要的社会集群方式。而由微博、推特(Twitter.com)、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博客、论坛(BBS)、贴吧等虚拟社区提供的社会互动平台,使人们得以突破物理空间与社会身份的限制,直接参与到各种社会热点议题的讨论中来,从而改变了公众舆论的生产机制,不断制造以网络为中心的舆论倾向,并对实体社会产生直接影响。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围绕社会互动展开的。人们通过运用语言等符号系统,操纵象征意义的生产,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然而,任何一个社会的秩序,都需要社会成员通过对日常生活行为所共享的认知来维持,这种认知指导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践,并基于普通人所理解的常识构建出现实社会。“日常生活将其自身作为一个事实或现实展现出来,供人们进行诠释,并被人们在主观意义上认为是一个前后一致的世界。”①从这个意义上说,由网络虚拟社区所生产、传递出来的各种信息,是网络时代社会构建的重要工具,各种藉由网络用户互动沟通反映出来的舆论与意见,正在改变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现实社会。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渐渐普及,中国网民的总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总数超过5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3.56亿②。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快速增加,网络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效率的几何级数增长以及网络用户间频繁的交互性沟通,标志着网络社会在中国的崛起。无论是自媒体、社交网站(SNS)还是即时通讯工具,网络正逐渐在社会公众中构建起一种新的社会组织与社会关系的形态,并使网络本身成为一个特别的社会场域。 事实上,虚拟空间的社会互动并非仅如电子游戏般的“虚假”,网络社区也无法孤立存在于实体社会之外。尽管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与互动性为网民超越自己在实体社会内的角色与身份约束提供了可能,但每一个网络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在实体社会内都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社会个体,人们在虚拟社区内通过社会互动生产出来的各种意义,并无法脱离具体社会的物质与文化环境,网民自身的文化特性、观念与历史感也必须来自实体社会的经验。因此,虚拟社区的言论,恰是实体社会中社会互动的网络写真;由虚拟社区完成的意义生产,反过来也会引导社会行动者在实体社会内的社会实践。 就中国的现实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多元化的基础上社会不断分化,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出多样化、甚至是冲突的结构。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社会公众参与网络信息生产的广泛性以及主要用户群的年龄与教育特征,网络舆论成为展现、强化这种多元结构的最佳场域,并由此形成各种潜在的社会动员机制,酝酿着一个新的“数字化生存”的社会运动的生成。这是日趋多元化的中国社会在文化结构上的重要特征之一,也必将影响未来的中国社会的变迁。 基于网络社区的公众表达:潜在的社会动员 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力之一来自社会运动,而集体行动通常是社会运动的早期症状。资源动员理论认为,在复杂变化的社会结构中,挫折、怨恨等是常量,特别是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经济与社会的变革、技术的更新破坏了原有的社会关系的秩序,不同社会群体因此出现利益冲突,并导致价值分化。这些都可能引发一些群体的社会不满和挫折感,甚至造成大规模的集体行动(collective action)③。 近年来,中国社会频发的集体行动彰显出社会变迁的内在应力。但在关于“群体性事件”的众多研究成果当中,对于群体性事件必然包含的某种有效的动员机制的经验观察却往往付之阙如。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社会动员都能导致真正付诸行动的群体性事件。更多的情形是,拥有某种共同利益或者价值观念的人会自发地聚集起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情绪,并不断相互激发,以期引起社会关注,从而最大程度地获得或保障其共同利益和价值。而互联网,则为这种公共性的聚集活动提供了一个恰如其分的机会与技术支持平台。在特定的网络议题的引导之下,人们会以言论吸引和鼓动更多的人加入一个共同话题的讨论,因此形成一种舆论制造的“集体行动”。虽然这个“集体行动”通常仅仅表现为一种时效性很强的网络舆论热点,而非实体社会的“群体性事件”,但由它表现出来的具有社会动员特点的精神气质,却耐人寻味。 社会动员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在一个具有普遍不满情绪的社会中生产出来一种“一般性认识(general idea)”,这种认识为社会公众理解他们的不满产生的原因,提供了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解释,并就此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共识以及新的社会规范④。网络舆论的特点非常有利于这种“一般性认识”的生产。网络言说者或是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意见表达挑战传统的权威与既成的观念,以批判的方式强化社会公众对社会不满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认知;或是表达新的主张与见解,争取社会支持,从而促进社会公众在情感和理智上就某些社会议题达成某种共识。在当下由于互联网虚拟社区的自媒体特性,谣言和“小道消息”远比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更便于传播,特别是当正式信息渠道无法提供人们所普遍关心的各种信息的时候。当然,正式信息渠道和非正式信息渠道的竞争关系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结构性诱因,社会信息封闭或信息控制的程度越高,非正式信息的影响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