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延安整风初期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七十年来影响深刻。本文比较全面地观察《讲话》发表前后有关延安文艺的历史真实,借以客观呈现《讲话》前后延安文化艺术界的复杂面貌。 多年来,人们被告知,“大洋古”(大戏、洋戏、古戏)一度错误地统治或说充满延安的舞台,是整风和《讲话》改变了这种局面。 “大戏”是指抗战期间国统区剧作名家的“与抗战无关”的多幕话剧作品。延安是在毛泽东的倡议和支持下,演出这样的大戏的。1939年12月6日,当时的报纸报道,经毛泽东同志的倡议和支持,延安剧协“工余剧人协会”加紧排练曹禺名剧《日出》。①实际上是组织鲁艺排演。由此,从1940年元旦上演《日出》开始,延安进入了演“大戏”的阶段。在毛泽东秘书胡乔木的关怀下,不同的单位又排演了《雷雨》《钦差大臣》等一批大戏洋戏。 至1942年,延安上演的国统区名家剧作,一共有10部。其中6部属于“与抗战无关”的“大戏”,它们是:1940年演出的曹禺的《日出》《雷雨》,1941年演出的阳翰笙的《李秀成之死》、夏衍的《上海屋檐下》,1942年演出的曹禺的《北京人》、陈白尘的《太平天国》。另外4部国统区剧作,是曹禺的《蜕变》、阳翰笙的《塞上风云》、宋之的的《雾重庆》、夏衍的《法西斯细菌》,都是以抗战现实为主题的剧作。 1940-1942年三年里,延安上演的多幕话剧,一共有29部,这6部“大戏”在其中占21%。②延安时期有过广义的“大戏”概念,指多幕多场的艺术价值高的大型话剧。 “洋戏”是说外国名家的艺术经典剧作,后来批评所指的是:1940年演出的俄国果戈理的《婚事》和《钦差大臣》、法国莫里哀的《伪君子》、俄国契诃夫的独幕剧《求婚》《蠢货》《纪念日》,1941年演出的莫里哀的《悭吝人》。这7个剧目,被诟病了70年。不过从史料可知,果戈理和莫里哀的4个多幕剧,占那三年延安上演的多幕话剧的14%;契诃夫的3个独幕剧,占那三年延安上演的61部独幕话剧的5%。 13部“大戏洋戏”,表演水平高,艺术感染力强,具有新文化的冲击力,在延安影响很大,很受欢迎。但统计表明,延安那三年演出的大小话剧剧目总量是90部,这13部只占其14%。而且,当时的话剧演出都有舞台背景的设计、制作和布置,演出场次比较受限。 洋戏的演出集中在1940年,一年6部,占当年20个话剧演出剧目的30%,大戏占10%。1941年只演了1部洋戏——之后就没了,占当年33个话剧演出剧目的3%,大戏占6%。1942年《讲话》前,演了大戏2部,占那几个月18个话剧演出剧目的11%,那几个月没演洋戏。 那几年延安上演的其他外国话剧,主题多是反法西斯现实斗争、苏联“十月革命”、苏联国内战争、苏联集体农庄的,如《带枪的人》在延安舞台上出现列宁形象,连演了12场。《讲话》之后七天,毛泽东在鲁艺作报告时肯定了这个戏。③近年对“大洋古”的批评中,一般不提这些“红色”剧目。但也有的批评不考虑其主题的“红色”,而把《马门教授》《铁甲列车》《带枪的人》算作不够革命的“大戏”,甚至对那时候学习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现实主义演剧体系也有微词。 那阶段,不只是延安演出了“大戏洋戏”,前线部队也欢迎,因此部队文艺团体也演出。贺龙军队的战斗剧社,曾在山西为部队官兵演出了各种内容的话剧,包括《雷雨》《求婚》《第四十一》和《悭吝人》。贺龙曾是中共军中最关注文艺工作和文艺质量的将领。 1944年鲁艺对历年剧本创作进行统计时,以1942年12月和1943年1月为整风前后,进行分期。④这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1942年下半年,延安有广东音乐、蒙古歌曲、西欧民歌、民间小调、钢琴、小提琴、歌唱和话剧的演出,⑤《讲话》的精神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延安文化界和鲁艺还走在形式多样的艺术道路上。因此,依据鲁艺当年的分期方法和历史情况,1942年的演出量计入整风之前。 综上观察,无论是《讲话》前的六年里,还是1940年后的三年里,或是《讲话》前的1941年和1942年前五个月,都没有发生过“大戏洋戏”统治或充斥延安舞台的情况。 还应该注意到,不是“专门化”导致了大戏、洋戏的演出。1939年鲁艺没有强调“正规”和“提高”,⑥而是否定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当年2月鲁艺副院长沙可夫对全院报告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以培养大批普通干部为第一位。”⑦同年4月罗迈作关于鲁艺教育方针的报告,也否定偏重于培养比较专门的干部。⑧鲁艺当时为培养普通干部调整了课程。 但那之后,1940年初,在毛泽东的建议和支持下,开始了“大洋古”的演出。7月,为适应这种变化,鲁艺曾重提培养专门人才,延长学时,但未建立起正规学制,也未提出“专门化”。⑨到“大戏洋戏”的演出高潮过去后,1941年4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罗迈在鲁艺三年工作总结大会上说:“同意周扬同志的意见——要专门化。”⑩他指出,鲁艺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文艺学院,当前任务重在专门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积累文艺工作和艺术教育的干部”。(11)第二天鲁艺就调整机构,很快确立了正规化的学制。1941年6月10日《解放日报》刊登消息:“鲁艺确定正规学制基础。”(12)这是对鲁艺正规化、专门化的首次报道。1987年出版的《延安文艺丛书·文艺史料卷》也记:“一九四一年鲁艺全面地检查和总结了第三年的工作,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制订了趋向‘专门化’提高的计划。”(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