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68(2013)02-0084-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校的发展规模并没有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持续稳定地扩大。1978年以来,只有两个时期出现了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以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第一个时期是1992-1993年,年增速分别达到21.6%和22.5%,但是这样的快速增长只持续了2年。[1]第二个时期是1999-2005年,连续7年保持着两位数的大扩招速度。自2006年以来,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增速都降低到个位数,招生规模趋于稳定。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基本满足了居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关注重点开始从数量转移到质量上来。 相应于1999-2005年间的高校快速扩招,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在2002-2008年间连续7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集中突显出来。2009年以来,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的增长速度降到了个位数,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压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人们对高校毕业生的关注重点开始从就业数量转移到就业质量上来,不仅重视毕业生是否找到工作,而且关心找到的是否是“好工作”。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主体,他们对就业状况的感受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体现。就业满意度是衡量高校毕业生对于所获得工作的一种主观感受,也是大学生对自身就业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满意度反映在就业结果上,可以体现出工作质量。第一份工作对于大学生很重要,因为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不仅有利于职业发展,也有利于工作流动。满意度反映在求职过程中,可以考察高校的就业服务质量和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满意度反映在人力资本上,可以考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概念及研究综述 就业满意度一般是指求职者在工作找寻过程中感知的就业质量的高低,它取决于求职者的感知与就业期望之间的差异程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可以归纳为以下公式:就业满意度=就业实际感知-就业期望。 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收入、升迁机会、同事关系以及工作本身的性质等,每个人的心理预期不同,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也会不同。从上述公式来看,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在就业期望一定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实际感知是不同的,即同样的毕业生对不同工作的感受有显著的差异。例如,我国高校毕业生对于工作偏好的相似性很高,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希望去东部沿海地区、大中城市、垄断行业和新兴行业、国有部门、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工作,获得这样的工作的毕业生满意度可能会更高。高收入的工作以及发展前景好的工作往往也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 另外一类是非工作因素,包括毕业生的人口学特征、毕业生的人力资本、个人和家庭的社会资本、所在高校特征、求职状况等因素。在就业实际感知一定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是不同的,即不同的毕业生对于同样工作的期望值可能会有显著的差异。高学历、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往往有较高的工作期望值,在面对同样的工作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 就业满意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工作时,就业满意度却可能是一样的。因此,不仅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且就业满意度取值大小的决定因素更加复杂。但是,就业满意度的高低是毕业生对于就业状况的主观真实感受,是毕业生综合各种因素之后的总体看法,可以确切地反映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对于就业满意度低的毕业生群体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明确这一群体的具体特征,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他们的就业满意度。 国内外有关就业满意度的研究非常丰富。特罗(M.Trow)和桑亚(B.Sanyal)对高等教育与就业问题进行了国际比较,发现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阶段后,大学生就业状况越来越差、就业满意度越来越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2][3]鲍尔(R.Ball)和奇科(R.Chik)对马来西亚本国培养的毕业生与在美国和英国留学的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没有发现不同就学地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4]弗洛里(E.F.Florit)利用计量回归模型分析了教育年限、教育与工作匹配程度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5]沃顿(A.S.Wharton)基于多水平线性模型研究了社会关系与就业满意度之间的联系。[6] 很多国家都有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调查研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长期进行“全国高校毕业生调查”,在调查问卷中都涉及就业满意度的调查。[7]其中既有对就业结果总的满意度评价(分为很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4种选择),也对就业结果分9个具体项目(薪酬、福利、安全性、就业地点、升迁机会、能力施展、工作强度、独立性、社会贡献)进行满意度评价。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NACE)每年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专门的调查,其中也包括满意度调查。[8] 在欧盟的资助下,“欧洲高等教育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从1998-2000年对10个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的大学毕业四年以内的毕业生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了被调查者的社会背景、学历背景、工作找寻过程、早期职业、教育与就业的联系以及毕业生对自己接受的高等教育的评价等,对工作满意度也特别进行了调查。[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