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的终结推动了世界局势的相对缓和,一度为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创造了较为良好的政治军事环境。不过,美苏对抗时期被暂时压抑下来的地区性矛盾随之大量涌现,地区局势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剧。海湾战争使一些国家坚信军事实力是有效应对外部入侵和保障自身安全的不二手段,于是,地区性的军备扩张①和全球性的裁军进程呈现出反向运行的有趣态势。1990年以来,中东和东亚一直是全球最大的两个军备输入地区。进入新世纪以后,东亚多国(地区)的军费开支及军备采购呈现持续上涨态势,成为当今世界“武装”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东亚地区国家普遍缺乏必要的战略互信,对各自的军备发展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因此,许多观点认为“安全困境”是导致冷战后东亚地区国家展开军备竞赛②的主要动因,东亚各国之间保持着极大的军备警惕性。其中,中国的迅速崛起及军事力量的增强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军事实力的迅猛增长,引起了东亚地区国家的高度警惕和防范。不过,从中国的立场来看,其军事现代化“不仅出于遏阻和制止台独的绝对必需,连同在美国的霸权性优势和潜在威胁(以及来自其他个别大国的潜在威胁)面前维护中国基本安全和自主的绝对必需”,③中国的军费增长无可厚非。“中国威胁论”显然不能解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军事现代化,因为彼时中国的军备增长才刚刚起步。另外,安全困境理论只是关注军备发展的外部因素而忽视了内部因素,因此不能完全解释东亚地区的军备发展。 关于军备发展的动力问题,从装备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需求牵引与供给推动两个方面。在需求牵引方面,包括国家安全、军事现代化、国家威望、军事部门利益等要素;在供给推动方面,包括商业利益、外交政策考虑、战略必需等要素。可见,这其中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国内因素。国防经济学在研究军费和军备问题时,提出了军备竞赛模型和新古典模型,前者强调行动—反应(action-reaction),后者则强调经济政治和军事等综合因素。④因此,在军备研究当中,“外部竞争压力”和“纯粹国内因素”均被视为促成军备发展的动力因素。对和平时期的大部分国家而言,单纯的外部或内部因素都难以起到唯一的和决定性的作用。英国学者巴里·布赞和埃里克·海凌把军备发展的动力归结为“使行为体获得武装力量并改变已有武装力量的数量和质量的所有压力的集合”,⑤并从“行动—反应”、“国内结构”和“技术强制性”三个角度来解释军备增长的动力问题。本文主要借鉴这一分析模式,通过全面考察冷战后东亚地区军备发展的现实状况,从“行动—反应”、“国内结构”和“技术强制性”三大视角,对东亚地区军备发展的动力情况进行多维度的剖析和解读。 一、冷战后东亚地区军备发展的现实态势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军备水平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一方面表现为军费开支的持续增加,另一方面体现为军备贸易的显著增长。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SIPRI)公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东亚地区军费开支高达250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4%,比1991年的1086亿美元增长了130%。⑥以东北亚地区的中日韩三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五国为统计对象,⑦在1991—2011年的21年时间里,上述国家的军费开支均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其中,日韩等发达国家由于军费基数较大,其增长幅度相对较小。日本的军费开支从505亿美元增长到545亿美元,增长幅度最小,这是由于受到“和平宪法”的制约,其军费开支需要保持在GDP的1%左右,但是日本500多亿美元的庞大军费开支长期位列世界第二。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军费开支增速较快。东南亚国家中除新加坡以外,军费增长均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受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十分明显。由于近年来新加坡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其军费开支规模攀升为东南亚地区国家之首(具体参见图-1、图-2)。
图-1 1991—2011年中日韩三国军费开支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SIPRI Military Expenditure Database。
图-2 1991—2011年东南亚五国军费开支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SIPRI Military Expenditure Database。(缺少越南1995—2002年、印尼2000年的相关数据)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军备贸易的总体规模持续扩大,交易数额明显上升并趋于稳定。以上文选取的八个国家为分析对象,1981—1990年,上述国家的军备进口总额约为434.43亿美元;1991—2000年,达到了约523.16亿美元,增长了20%;2001—2010年,进一步增加到约529.74亿美元,相比前十年增长了约1%。1991—2010年全球武器进口前50名的国家和地区,东亚地区有11个国家(地区)名列其中。⑧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东亚地区的军备进口状况并非完全是线性式的增长态势。以10年为一个计量阶段,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三国30年来是渐次式的增长(2005年之后中国的军备进口开始大幅度下降);韩国与泰国是先增长而后下降;越南与印度尼西亚是冷战结束初期先出现大幅度下降,近十年又恢复性增长;日本的军备进口呈现为逐渐下降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