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作社发展的复杂现实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践动态备受争议。从公开的资料看,截止到2011年6月底,仅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合作社数量已经达到44.6万个,入社农户达3000万户。然而数量上的可喜状况难以掩饰合作社发展的复杂现实。 有学者认为,在已有合作社中存在着数量庞大的“空壳合作社”与“假合作社”,真正运转比较规范的合作社只占5%~20%(刘老石,2010)。伪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名义争夺国家的扶持资源会挤压名副其实的真合作社的利益空间,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良性发展,需要加强运作的规范化建设(张颖、任大鹏,2010)。但是,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程度非常低,制度的“名实分离”现象显著,不仅合作社的实际制度与法律规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不同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实际制度差异也很明显(熊万胜,2009)。在西方合作社1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合作社的原则也曾历经变迁,但其核心内涵始终没有改变:成员民主控制、盈余按交易额返还、资本报酬有限(潘劲,2011)。《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也基本上反映了这些内涵。可是,实践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却在诸多层面背离了以上规定性内涵:企业家和大户能人掌握了合作社的决策权(张雪莲、冯开文,2008);按股分红成为合作社盈余的主要分配方式(郑丹,2011);少数核心社员拥有了合作社的主要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林坚、黄胜忠,2007)。同时,在合作社的发展中还出现了一些背离合作社基本宗旨“制度益贫性”的社会事实,比如“大农吃小农”现象(仝志辉、温铁军,2009)和“去益贫化”现象(吴彬、徐旭初,2009)。由此,有学者提出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了内卷化的现象,在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化的过程中,农业产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变革过程,中国农村小农户经济的性质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樊红敏,2011)。 面对合作社发展实践的复杂现实,学界的研究以提出问题为主,尚缺乏对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分析(潘劲,2011)。鉴于此,本文拟结合近年来的农村调查经验,从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引发农民利益分化的角度入手,重点分析阶层分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影响机制,以此为基础对合作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尝试性解读。 二、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与农民利益结构的变化 改革以来农村社会阶层分化趋势日益明显,早在1990年陆学艺等人就认为农村社会出现了八大阶层(1990)。税费改革以后,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又出现了新的变化,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贺雪峰,2011)。借鉴已有的分层研究成果,本文从农民与农业①(包括种植业与养殖业等)的关系及农户专业化经营程度出发,将当前的农民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是脱农农民阶层。脱农阶层的主体是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民群体,其典型特征是不再耕作土地,其原有的承包地或已被村集体收回转包给其他农户,或流转给与其有紧密关系的其他农户,也不再从事家禽家畜的养殖。这一阶层农民的生活重心在城市,对村庄里的事情缺乏足够的关注,对农业发展趋势也不关心。 二是亦工亦农阶层。这一阶层的农民家庭同时可以获得两份收入:务工收入和农作收入。细加区分,亦工亦农阶层又可以区分为两种比较普遍的类型:“子工父耕”型与“男工女耕”型。前者建立在代际分工的基础之上,后者建立在男女分工的基础之上:男劳力出去务工,女主人在家从事农作并照顾父母、抚养孩子。亦工亦农阶层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非农收入,农业经营基本上是为了维系家庭的日常开支。所以,他们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专业化发展没有过高的期望。 三是在村兼业农民阶层。这一阶层涉及的范围极广,包括农民企业家、农业经纪人、乡村干部、农资经营者、乡村医生和中小学教师等。虽然其收入主要来源不是农业劳作,但是仍然居住在村庄,有的也同时经营着少量的土地或饲养少量的家禽家畜。他们是乡村社会里的精英分子,对当地农业发展状况非常熟悉,对各个农户家庭状况乃至每个农民的性情品质都知根知底。并且,他们也有远比一般农户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网络,对国家政策的敏感度很高。 四是规模化经营的大户阶层。大户阶层的家庭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业劳作,他们通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或扩大养殖规模来弥补务工收入的空缺,进而获得满意的经济收入。随着农民流动规模的扩大,外出务工的农民家庭往往将土地用口头协议的形式以较低的价格流转给在村居住的务农阶层,造就了土地耕作中大户阶层的出现。而对利润的追求也会不断推动其扩大经营规模。大户阶层生活在村庄,利益重心在农业经营,对改进农业劳作的内部条件与改善农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寄予较高期望,是农业专业化经营的基本主体,也是村庄公共事务的主要参与者和国家治理乡村可以依赖的重要力量。 五是一般的农业经营者阶层。他们像规模化经营的大户阶层一样,几乎没有非农收入来源。相比于大户,从事种植业的农户耕种的土地规模有限,主要经营的是自家承包地,部分农户也有可能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还耕作着其他农户的少量土地。而从事养殖业的农户的经营规模也非常有限,主要依靠自家劳动力从事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在这一阶层中,部分农户依靠种植业与养殖业还能勉强获得与亦工亦农阶层相当的经济收入,能够在村庄里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但也有部分农户受制于家庭劳动力,无力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仅能获得有限的经济报酬,只能过“有饭吃,没钱花”的日子。对于那些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其往往难以满足当前的生活状态,正在筹划出去打工。而对于那些处于人多劳少周期阶段的家庭来说就会沦落为村庄里的贫弱群体。这一阶层比较关注农田水利条件改善、农资价格或饲料价格涨跌农产品市场行情,但是力量有限,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