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1972年,中日两国结束了战后长期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由不交往变为开始交往。其中,南京大屠杀作为战争期间最典型、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战后经过“两个法庭”作为判例的特大惨案历史,也同时浮出水面,成为两国关系中不能绕过的一个“坎”,成为两国之间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并带有典型的历史问题,引起两国学术界、舆论界、外交界、政界乃至国民等方方面面广泛持久深入的论争和激辩,与此同时,也推动和扩大了这一段历史真相的研究和传播。虽然如此,当下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南京大屠杀研究和传播的视角,对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中日两国对这一段历史的纠缠、争辩以及交流、合作情况,作一个简要的回顾和总结,以作纪念和求教于各位方家。 一、中日邦交正常化对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与传播的推动 不可否认,中日两国邦交的正常化,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史学研究和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日邦交正常化为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研究和传播提供了可能,但也就此埋下了一些障碍和隐患 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相对比较冷清。1937年南京大屠杀发生时,中外的新闻媒体进行了相关的报道,当年留在南京的英美等国的外籍人士留下了一部分书信、日记和影像资料,一些曾经亲身经历南京大屠杀的证人也先后发表过一些文章,但都比较零散。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民政府曾组织抗日战争损失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日本在华战争罪行进行确定,南京大屠杀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一批重要的法律资料,包括一部分受害者遗属和幸存者的证言。然而,由于中国随即陷入激烈的内战与接踵而来的两岸对峙,国内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迅速转变为阶级斗争。1949年后在“革命史观”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大陆史学界,很少有学者研究发生在国民党统治区域的这场大屠杀。①据查,最早论述南京大屠杀的文章是1951年郭士杰所著的《日寇侵华暴行录》一书的第一章“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回忆”。②1960年,南京大学历史系日本史小组组织了部分学生,在高兴祖教授的带领下,对南京大屠杀事件展开调查,搜集了许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和照片,于1962年编著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大屠杀》内部教科书。此书成为战后到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一段时间,国内第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研究的著作。随后由于国内政治运动的发生,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国史学界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研究的内发性动力严重缺失。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随着中日两国民间和官方之间的交往增多,给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提供了大量的方便。恢复邦交时,中日两国对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总结,那就是日本承认历史上对中国的侵略,在此前提下中国承诺不再追究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③但不可否认,两国对历史问题,特别是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处理过于笼统和草率,给日后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和两国国民的情感交流都留下了后患。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两国之间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和阻碍双方友好关系发展的逆流。自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少数右翼分子加紧了对日本历史上发动侵华战争,诸如制造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否定,尤其是1982年日本有关历史教科书将“侵略”中国改为“进入”中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直接促成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中国史学界对南京大屠杀研究热潮的形成。从1983年底起,南京市有关方面组织成立了南京大屠杀史料编辑委员会,对南京大屠杀史料进行广泛收集,南京大屠杀的研究由此展开。与此同时,日本国内开始出现否定包括南京大屠杀史实在内的侵华加害历史的不少文章及书籍。可见,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日两国在诸多历史问题上,尤其是南京大屠杀问题上分歧依然严重,中日邦交正常化既为中日两国历史研究的正面交流提供了平台和基础,又为历史问题研究和交流的冲突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2.许多中日友好组织的积极努力为南京大屠杀史的交流提供了渠道,成为推动两国民众对历史真相了解的契机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尤其是1978年10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之后,两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用国际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随后,一系列的友好团体出现并投入运作。中日民间人士会谈和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应运而生,“友好之船”、“友好之翼”等民间互访活动络绎不绝。④这些中日友好组织为和平而积极努力的运作,为南京大屠杀史的交流提供了契机和可能。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交往中有七大友好团体,即日本中国友好协会、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日中友好议员联盟、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日中经济协会、日中协会和日中友好会馆,均程度不同地来到南京,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南京大屠杀的反省与谢罪。在这七大友好团体中,以白西绅一郎先生为理事长的日中协会为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和交流做出的贡献最为突出。特别是在1985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成开放后,日中协会自1986年以来,连续27年招募、组织日本国内各界人士来到南京进行绿化植树等活动,以此悼念在侵华战争中,尤其是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人民并以此实际行动赎罪。日中协会自在南京种下了5万多棵象征着和平的友谊之树,27年来从未间断到南京的“绿色赎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