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一篇小说发表于何时何处? 宗璞的第一篇小说是什么?发表于何时何处?小说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对于一位还健在的当代作家来说,这样最基本的史料学问题应该是极容易回答的。但事实上,答案并不确切,甚至有些混乱。作者本人能够肯定地说出第一篇小说的名字,但对于出处和小说内容却记忆、表述有误,导致以讹传讹者颇多。 在接受女作家施叔青访谈时,宗璞说:“上大学时在天津《大公报》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笔名绿繁。那时我在学法文,小说名字叫《A.K.C》,法文‘打碎’的意思。故事是一个小女孩把信装在瓶里要男孩打碎,男孩不懂,错过了,后来他一直在遗憾中度日。”① 在《说虚构》一文中,宗璞又说:“一九四八年,我写第一篇小说,刊登在天津《大公报》上。内容是编造的爱情故事。现在这篇小说找不到了,它的价值不大,并不让人太遗憾。有趣的是这篇小说的题目,可以提一提。这题目用的是法文,《A.K.C.》。当时我正在上大学,法文是我的第二外语。”还说:“‘A.K.C.’是a'casser的谐音,意思是打碎它。小说中男主角送给女主角一件瓷器,上面刻着‘A.K.C.’,但是女主角舍不得打碎它,就没有得到藏在其中吐露真情的信。两人错过了,成为终身之恨。”② 很显然,这里对故事内容的复述发生了颠倒:写信留下谜语的变成了男主角,但没有“打碎”瓶子而错失机会的变成了女主角。这段文字中提供了另一个重要信息,即小说发表的时间:一九四八年。但很遗憾,这是一个错误的时间信息,这是导致“小说找不到了”,导致《宗璞文集》对此事的记录只能将错就错,致使其他研究者以讹传讹,致使作者对故事的复述前后不一的根本原因。 准确的信息是:《A.K.C》分(上)、(下)两部分,分别发表于天津《大公报》1947年8月13日和20日,署名绿繁。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女主角波娃莉小姐是一个美丽、天真、无忧无虑的少女,父母挚爱,朋友众多,在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中长大。有一天,在一个宴会上认识了一位态度谦恭、行为方正的年轻人,两人互生好感,渐生情愫。但是,两人都沉默着,不首先表达爱情。直到有一天,两人相约游湖,少年交给波娃莉小姐一个精致的玻璃瓶后,远离家乡,从此音讯杳无。波娃莉小姐在等待和怀念中渐渐枯萎、老去,拒绝了其他人的求婚,父母也先后去世了。她把小玻璃瓶像圣物一样放到一个丝绒袋子里供奉起来,寄托着自己的爱意与思念。一天,邻居家的小男孩不小心打破了小玻璃瓶,在玻璃的碎片中,波娃莉小姐发现了一张纸条,正面写着:“你愿意交给我你的手和心吗?”反面是:“希望你能在一星期内告诉我‘可以’,过了七天,就表示我将有不幸的一生,也不必再用你的笔迹,来催促我走向灭亡了”,在玻璃瓶底上还有三个字母:AKC。波娃莉小姐反复念叨着AKC,她突然领悟,AKC即是法文a'casser的缩写,意思是“打碎它”。明白了事情真相的波娃莉小姐晕了过去。 宗璞自己说,这是一个“编造的爱情故事”,“它的价值不大”,找不到它,“并不让人太遗憾”。从小说的内容来看,故事的成立主要立足于一个悬念、巧合与误会,即少年将求爱的信息放到了玻璃瓶中,而波娃莉小姐恰好错过了阅读它的时机,因而造成一对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爱情悲剧。这样的故事套路是中外古今感伤爱情故事司空见惯的,作者说是“编造的”、“价值不大”,是有道理的。但是,完全抹杀这篇小说的价值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这篇小说的价值不可低估,尤其是将它放到宗璞爱情小说创作的整个序列和谱系中,从发生学的意义上去看它,它的价值更是非同小可,宗璞在此后的爱情小说创作在很多方面受到这篇小说的影响。或者换句话说,这篇小说中的诸多元素,如故事、主题、叙述方式、情调与美感形态等在她以后的小说中反复呈现。本文通过解读宗璞的第一篇小说及其和以后作品的关联,一是疏通宗璞小说创作的脉络,更完整、更清晰地呈现宗璞小说创作的内在联系和整体风貌。二是,从这篇小说开始,宗璞在人生和爱情认知方面就体现出的神秘感与悲剧姿态一以贯之的运行于她以后的小说创作,由此形成了她在爱情书写上的独特气质与特殊内涵,在整个当代文坛都独树一帜,因此,将包括第一篇小说在内的她的爱情小说创作作为一个自洽的整体,挖掘、阐释宗璞爱情小说的特殊气质与内涵从某种意义上既能见出她所有小说创作的某些端倪,甚至还能切换到更宽阔的文学史领域和美学领域,牵引出更具学术意义的命题。 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A.K.C》的故事背景在法国首都巴黎,主人公是两位法国青年男女。但是“异域”色彩更像一副面纱,用以制造神秘的氛围或者用来遮挡故事与作者之间的联想关系。面纱下面的故事却是人类性的,在各个民族、各种文化和文学中都司空见惯: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因为羞涩或某种禁忌不敢公开向对方表达爱情,延宕造成误会或者某种外力的介入导致相爱的双方劳燕分飞,爱情成为一种永远的痛。“两人错过了,成为终身之恨”,作者自己脱口而出的这句话,既是对这篇小说言简意赅的总结,事实上也成为她此后爱情小说甚至是所有涉及爱情经验的一个常规模式,“两个人错过了,成为终身之恨”,换成一个更通俗、简约的说法——“有情人难成眷属”成为宗璞爱情话语在故事层面上最显著的“症候”。 《红豆》是宗璞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第一篇有重大影响的小说,也是继《A.K.C》之后又一篇涉及爱情描写的作品。尽管如作者所说:“我写的其实是为了革命而舍弃爱情,通过女主人公江玫的经历,表现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样在革命中成长”,表达的是“爱情诚可贵,甘为革命抛”③的宏大主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江玫与齐虹之间“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及其悲剧结局成为这篇小说让人唏嘘不已、难以忘怀的重要原因之一。洪子诚先生说,《红豆》发表后,他们一帮同学曾到颐和园玉带桥“考察”江玫和齐虹定情的地点④,足见这篇小说的爱情故事在同代人心中引起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