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12)05-0082-10 作为社会科学的主流学科之一,政治学曾是老清华成为一流综合性大学的主要科系之一:“政治学不仅是清华学堂最早开设的课程门类之一,而且是清华设立大学部时的专设科系之一,还是清华改制为大学时的重点学科之一”①。自1926年建系至1952年取消建制(期间包括1937年至1945年西南联大政治学系)的26年里,清华政治学系从无到有,并迅速成为国内一流的学术单位,其中尤以抗战爆发的十年为快速发展时期,有人称之为“清华学派”,亦有人视为“清华典范”②。无论是否同意这种总结,这一时期确实是清华政治学的快速发展期,在政治学学科发展史上留下独有印迹,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使其停滞。清华政治学的历史沿革,一定意义上,可说是政治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进入中国知识视野的过程,也是中国本土的政治思想与政治问题进入现代学科框架的历史,清华政治学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成就了现代中国政治学的展开③,因而是一个值得剖析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史个案。 一、走向学科建制之路 1.政治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 19世纪末,政治学在西方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欧美大学逐渐开始设立政治学系。1913年初,民国教育部公布《大学令》和《大学规程》,对大学的学科及门类做出规定,在法科之下列出了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后来各所大学大多将这三个科系设于法学院。1903年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其八科课程中就有“政治科”。1907年开办的京师政治学学堂,在“政治门”下设有政治学、政治史、外交史等课程。1932年,全国已有近30所大学设立了政治学系。 在早期中国政治学界,东洋与西洋这两种政治学路径曾延续若干年。1919年,北京大学改政治学门为政治学系,聘有李大钊等留日学者,1923年聘请留英的王世杰和周鲠生,开始以本国教员取代日本教习、以欧美学术取代日本学术。燕京大学1923年开办了政治学系。与北大先日本再欧美的路径“变轨”不同,从1926年建系直到1952年停办,清华政治学的四任系主任均是留美学生,任教者亦大多为留美学生,更曾有若干美国教员(大多有欧洲求学经历),易言之,以留美预备学校为基础开办的清华,一开始就直接选择了欧美路径。 2.老清华政治学系的建立与发展 1909年由设立的游美学务处及游美肄业馆,以及1912年改名的“清华学校”,一开始便在史学政治类名目下设立了政治学的课程。1926年4月,清华建立了包括政治学系在内的11个正规学系。1928年清华大学成为国立清华大学,“以求中华民族在学术上之独立发展,而完成建设新中国之使命为宗旨”。逐年递增的办学经费、不断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持续招聘的教研人才,为清华政治学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华政治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932年9月中国政治学会在南京成立,发起的45人中有4名清华教员,而出身于清华政治学的学者共有10人;担任学会常务理事的5人中,有清华教授浦薛凤和钱端升。1942—1943年,民国教育部选出两批共45位“部聘教授”,政治学科入选两位,其中一位是萧公权。1948年评选出的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中,政治学三名院士中有两位清华学人(钱端升和萧公权);而以微弱票数落选的三位候选者中,又有清华学人两位(张奚若与张忠绂)。民国时期的庚款留学考试竞争非常激烈,由于政府注重理工等应用学科,政治类留学名额极少,并且偏重应用性的公共行政、公务员任用或社会立法等。六届留美考试和八届留英考试中,政法类名额绝大多数由清华政治学毕业生考取。清华政治学师生在国内政治学界的成绩,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指出的是,清华政治学系的发展,与特定的现实因素有关。经费充足自然首当其冲:清华图书馆很注意订购全国政府机关出版物及档案,如《政治官报》、《内阁官报》、《国民政府公报》、《外交公报》等④。还有若干重要因素值得考量。一是政治学教员在清华改制中的话语权:1920年后到校任教的余日宣,不久兼任校务调查委员会会长、西学部史地政治组分科会议主席、学校课程委员会委员、校务委员会成员,1926年4月,政治学教员钱端升又被推举为清华学校改组委员会的七委员之一,负责起草清华学校组织大纲。余日宣之后继任的政治学系主任吴之椿,不但是罗家伦亲自聘请的,还曾兼任清华教务长职务。这些人事安排对政治学的建系与崛起均有关系。 二是学子的“外交报国”、“从政报国”取向。根据1937年《清华同学录》记载,从1912年到1928年清华改制为国立大学之前,留美预备部共有973人放洋,其中学习政治学的有133人,约占总数的13.7%,1920—1926年间甚至明显超出了配额限制。据另一项统计,1905—1937年期间,中国留学生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者共42位,其中清华出身者22人;获得国际关系和国际公法博士学位者共45位,其中清华出身者13人。国家积贫积弱的现实情况下,投身政治学业以报效国家,有志青年的这种选择也是清华政治学得以崛起的重要原因。 此外,地理位置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中央大学政治学系地处民国首都南京、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地处北平城里,清华地处北平郊外,并且从不聘请政府高官任教,这既避免了政治现实的干扰,也有助于保持相对的学术独立。此外,“清华大学不仅办学经费充足,而且由于它同美国的特殊关系,使得它在办学方面有一定的独立性”⑤。凡此种种,皆造就了一个“学术空气浓厚,图书设备丰富”⑥的政治学系,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