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12)10-0014-06 一、“成长型高校陷阱”之殇:“成长型高校”发展因何遭遇困境? 所谓“成长型高校”是指那些发展历史不长,整体水平不太高,却又在某些方面拥有独特优势,预期发展前景较好的高校。但就高校发展的历史长程而言,“成长型高校”只是一种中间状态而非理想结果,在此之上,还有“成熟型高校”和“领先型高校”。“成熟型高校”的典型特征是发展历史较长,现有发展水平较高,发展速度平稳,而“领先型高校”则是那些在同类高校中出类拔萃、地位卓著的学校。从“成长型高校”走向“成熟型高校”,乃至成为“领先型高校”,这才是所有“成长型高校”发展的理想轨迹。 在现实中,诚如其名,“成长型高校”正值高速发展的“成长期”,其发展势头多可用“迅速”乃至“迅猛”来形容,甚至有一些“成长型高校”的发展是“井喷式”的。这使其在同类高校中迅速脱颖而出,也促使其发展愿望更为强烈,更加迫切地希望学校的发展水平尽快再提升一个层次,步入“成熟型高校”的行列。 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成长型高校”在获得快速发展之后,就此再上新台阶,实现从“成长型高校”到“成熟型高校”成功转型的案例并不多见,这就形成了一个“成长型高校”发展的“迷局”。教育部发布的数据表明,2011年具有招生资格的本科院校共820所,其余还有高职院校、独立学院、分校办学点约1602所(不含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高校)。我们姑且将其中名列某社会知名大学排行榜前100位的本科高校作为“成熟型高校”及“领先型高校”①,其余未上榜的700多所本科院校作为“成长型高校”。分析自2007年到2012年的6年期间入榜学校的变化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07年比2006年有3所“成长型高校”新入围(其中还有两所院校此前本来作为一所学校统计,原先就在榜。自2007年开始分开统计),2008年又有5所“成长型高校”新入围,依此类推。最多的一年,即2011年新入榜不过8所院校,占700所后备的“成长型高校”的1.1%。而最少的一年新入榜学校不过两所,约占0.3%。同时,这些新入榜的学校能够保持入榜后始终稳定在榜的几乎没有,短者两年左右即下榜。由此可见,进入排行榜前100位的高校变化很少,鲜有新的“成长型高校”能够进阶到“成熟型高校”的行列。 综上所述,客观上的确存在着一个“成长型高校发展陷阱”,即对大部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长型高校”而言,始终存在着一个难以跨越的发展鸿沟,使得它们徘徊在“成熟型高校”的边缘而不能成为其中一员,只有极少数“成长型高校”能够跨过陷阱,发展成为“成熟型高校”。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当然是极为复杂的,在此我们仅从战略的层面进行探讨。作为新兴学校,许多“成长型高校”缺乏长远科学规划的传统和经验,或多或少地陷落在诸如错误的目标、对自身和环境的误判、不正确的发展路径等问题上。通过对“成长型高校”进行SWOT战略分析,充分厘清其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以制定“成长型高校”最佳的发展战略,这无疑是能否推进“成长型高校”可持续发展、破解我国大量“成长型高校”发展所面临的共同性战略迷局,跳出“成长型高校陷阱”的关键之一。 二、战略层面的梳理:“成长型高校”的SWOT分析 1.“成长型高校”发展的优势分析 “成长型高校”之所以能保持高速发展,必然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既有来自学校自身的有利条件,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有利条件。 (1)学科发展的局部优势 衡量一所高校发展水平可以有很多尺度,但学科无疑是所有指标的集中体现,因而也是最重要的尺度。一般而言,“成长型高校”至少都拥有一个或数个较好的专业,乃至若干个在国内同行的口碑和公众的感知中享有较高声誉的学科。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许多“成长型高校”是所谓的省属、市属高校,在建立之初往往就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某些学科进行了重点建设;二是部分“成长型高校”本身就拥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因此学科建设一直围绕着某个行业领域展开,如一些医学类、地质类高校。无论是哪种情况,在经过对少数学科方向的长期集中建设后,这些“成长型高校”在某些学科领域形成了厚实的积淀,往往能够拿出一两个不输于“成熟型高校”的相对优势学科,在特定学科范围内形成局部优势。 (2)发展环境的区位优势 “成长型高校”中有很大一部分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对高等教育旺盛的需求,也催生了地方政府对办学的浓厚兴趣,为此常常提供优厚的政策支持和丰厚的资金扶持,这就保障了学校能够获得较为充足的发展资源。同样,依托地方经济社会的支持,学校培养的人才可以被更好地吸纳到当地劳动力市场中,学校的科研成果得以更快地转化到地方企业中去,这就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资源输入和产品输出的良性循环。而另外一些位于中西部的“成长型高校”虽在地理位置上不占绝对优势,但往往处于某个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如省会城市。且由于当地同类高校数量一般较少,因此常常能获得地方政府的重点支持,也能获得一个相对优良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