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同时,开始考虑建立一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正规大学。194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在北京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决定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中国政法大学,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抽调部分干部,创立中国人民大学。1950年2月,中共中央任命“中共五老”之一、原华北大学校长吴玉章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同年4月11日,毛泽东亲自签发了对吴玉章校长的任命状。自此直至1966年12月12日逝世,吴玉章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长达17年时间。 作为一名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受惠于西方现代教育的教育家和革命家,吴玉章从参加革命起,就把教育当做立国之本,矢志办教育。其对现代高等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几乎纵贯一生。在他漫长的教育实践中,集中外教育经验之大成,并力加开拓,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我国著名教育家蒋南翔曾经评价说:“在吴玉章同志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漫长岁月中,为革命战争、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教建设,培养了好几代干部。他的教育活动,时间长,方面广,经验多,成就大,可以说是当代中国革命文化教育事业的杰出的代表。”[1]在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校长的教育实践,为学校“确立了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方针,奠定了优良的传统和独特的校风,使人民大学成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2](P57-58)。本文将具体分析吴玉章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期间的办学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中国人民大学建校初期的办学方针。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吴玉章校长在创办中国人民大学时,其办学指导思想就十分明确。同他从事的其他革命工作一样,吴玉章校长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实事求是,认真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他一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始终强调要把中国人民大学办成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阵地。在1950年10月3日举行的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上,吴玉章校长就指出,“要以马恩列斯的学说与毛泽东思想来进行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并把他们培养成为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专家。”[3](P169-170)1951年6月在专修科第一期学生毕业典礼上,他又再次明确指出:“必须不断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努力钻研业务,精通科学技术,既要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又要加强革命品质的锻炼。”[4](P174)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成为当时中国人民大学的基础课程。在学校的本科教学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最先在各个系科中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四门必修课,这也成为全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必修课的范例。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政治理论课占全部教学时数的20%左右,在专修科中则占到30%左右[5]。 在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的同时,吴玉章校长也十分重视加强和提高学校教师和行政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为了组织教员和教学行政人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他于1950年9月8日主持会议并讨论决定:“为提高我校全体干部的政治水平,有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知识,以应付今后工作之需要,决定成立马列主义夜大学及马列主义夜校。我校全体干部,除学习文化及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二教研室的干部可不上课外,一律毫无例外的分别参加规定的学习。”[6]1950年9月19日,第一期马列主义夜大学和夜校开学,共招收夜大学学员600多人,夜校学员700多人[7](P175)。另据统计,马列主义夜大学开办十年后,共有16191名学员毕业、结业,其中大多数人成了首都各条战线的骨干,许多人担任了领导工作。 那时候,中国人民大学既有一批久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任教,又有当时全国高校中数量最多的苏联专家来校指导,在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教员、翻译苏联教材等方面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学校开办仅四年,即有一、二、三年制的政治理论和其他专业研究生共计1158人毕业,其中有767人先后在全国210所高校担任马列主义理论及其他专业的主讲教师以及教研室的正、副主任[8]。此外,1952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与教育部的统筹下成立的马列主义研究班,也为全国高等院校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骨干。到1956年,全国几乎每个高校都有中国人民大学培养出来的政治理论教师[9],其中马列主义研究班就为全国高校培养了2500多名马列主义基础、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专业的政治理论课教员和助教,并涌现出郑必坚、孙尚清、何建章、朱作霖等一批全国政治理论战线和科学研究战线上的骨干。 与此同时,吴玉章校长强调要系统地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割裂和肢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完整科学体系。他指出:“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并不仅仅是熟读这些导师的著作,最主要的是要掌握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0](P175)这一指导思想带动了中国人民大学对马列主义的研究与宣传。其中,《教学与研究》作为一份最早服务于全国高校马列主义理论教学和科研的专门刊物,同时又是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新型大学创办的刊物而备受瞩目。该刊先后发表了《为什么学习以及如何学习〈共产党宣言〉》、《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以及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谈《共产党宣言》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这些文章立足原著,本着弄清原意、理清思想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运用,被学界视为“及时雨”,对于纠正当时的思想偏差具有重要作用。